隨著現代醫藥的發展,特別是近年來基因編輯技術的普遍運用,實驗動物小鼠模型在疾病診斷治療以及新藥創制研發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021年6月,作為國內為數不多的實驗動物小鼠模型研發公司,江蘇集萃藥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啟了上市之路。近日,證監會官網發布消息稱,同意其科創板注冊上市。
專注模型動物領域
招股書顯示,集萃藥康成立于2017年12月,是一家專業從事實驗動物小鼠模型的研發、生產、銷售及相關技術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總部位于南京,在江蘇常州、四川成都、廣東佛山以及北京大興建有子公司或分支機構,同時設有美國子公司及歐洲辦事處。
業務方面,集萃藥康主要通過優化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研發出制作通量高、時間周期短、開發成本低的小鼠品系,用以進行生物研究。簡單來說,集萃藥康是以“賣鼠”為生的企業,只不過這些老鼠并非普通品種,而是經基因編輯后用于特定實驗的老鼠。
就是靠著“賣小鼠”的營生,成立僅四年的集萃藥康開啟了上市之路。2021年6月30日,江蘇集萃藥康提交招股說明書,擬募資8.2億元,登陸科創板。
招股書顯示,集萃藥康2018年、2019年、2020年營收分別為5329萬、1.93億、2.62億;凈利潤分別為-602.27萬元、3474.42萬元、7643.35萬元;扣非后凈利分別為1039.67萬元、3372.5萬元、6646萬元。公司2021年度經營情況良好,業績將維持高增。預計2021年度公司營業收入3.75億元至4.15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43.18%至58.45%;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500萬元至9000萬元,較上年同比增長12.85%至35.42%。
營收快速增長的同時,公司的研發投入比重也在提升,2018-2020年研發費用分別為1,051.59萬元、3,030.50萬元、4,821.64萬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為19.73%、15.72%、18.41%。
此外,2018年到2020年,集萃藥康商品化小鼠模型銷售毛利率分別為76.73%、79.37%、85.01%和81.03%;主營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68.24%、68.95%、76.21%和75.60%。這一毛利率水平,在行業同向比較,優勢明顯。
南大元素眾多
值得一提的是,集萃藥康與南京大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多名高管出身于南大,實控人高翔便是其中之一。資料顯示,高翔畢業于南京大學,2000年起至今擔任南京大學教授,任職期間先后參與組建并運營南京大學模式動物研究所和生物研究院,并擔任過所長、院長等職務。
除高翔外,集萃藥康的還有多名高管與南大存在聯系——總經理趙靜畢業于南京大學,曾任南京大學講師、副教授;董秘李鐘玉畢業于南京大學企業管理專業,曾任生物研究院副院長;獨立董事余波畢業于南京大學;獨董肖斌卿畢業于南京大學,至今擔任南京大學工程管理學院教授等。
高管隊伍與南大關系緊密,這也引起了上交所的注意。2021年9月10日,上交所對集萃藥康進行了第二次問詢,其中提到“高翔目前是否在南京大學從事模式動物方面的研發工作,除高翔外,公司其他人員是否存在類似情形”。對此,集萃藥康表示,高翔、李顏、王宏宇在南京大學擔任教職以及在發行人處兼職創業或兼職任職,履行了相關程序,不存在利益沖突情形,取得了各方認可;相關制度措施亦能有效避免潛在利益沖突。
另外,從某種意義上講,集萃藥康的上市也與南大有關。2019年2月,南京大學生物研究院將其自身擁有的2612個小鼠品系及相關知識產權轉讓給集萃藥康,交易作價1673.65萬元。而此次交易的項目便是日后集萃藥康主要收入來源。招股書顯示,公司與生物研究院重疊客戶的數量占比在報告期各期均達20%以上。其中“2612個小鼠品系及相關知識產權”在各期為公司帶來的收入平均達4542.81萬元,占公司當期總銷售收入的比例始終超過20%、平均達29%。
明星資本背書
成立不過四年,便有不俗業績,集萃藥康自然會得到資本的青睞。招股書顯示,集萃藥康擁有著十分豪華的股東陣容——除了實控人高翔通過直接間接的方式控股57.2%,公司股東還有青島國藥、杭州鼎暉、生物醫藥谷、江蘇省產研院、江北新區國資等;此外,一眾明星資本也參與其中,如高瓴資本旗下的珠海荀恒持股3.49%,云峰基金旗下的上海曜萃持股2.32%,摩根士丹利實控的杭州長潘持股1.45%,紅杉中國旗下的紅杉安辰持股1.28%。
回溯其資本塑造歷程,集萃藥康共進行過兩輪增資及多次股權轉讓。2019年6月,集萃藥康完成第一次增資,杭州鼎暉和青島國藥分別出資8000萬元認購公司新增注冊資本80萬元。2020年8月中旬,公司第五次股權轉讓中,控股股東南京老巖將其持有的部分股權轉讓給了杭州長潘和紅杉安辰。公開資料顯示,杭州長潘的執行事務合伙人為杭州摩根士丹利長濤,后者實控人為摩根士丹利。2020年8月下旬,公司又以增資的方式引入珠海荀恒、上海曜萃等7名機構投資者。
市場前景廣闊
集萃藥康作為一家模式動物CXO企業,產業定位處在制藥產業和CRO的上游,屬于藥物研究的材料供應范疇。根據Frost & Sullivan的統計和預測,到2024年實驗動物小鼠模型市場規模將達到84億元人民幣,復合年增長率約為24.4%,到2030年,國內實驗小鼠產品和服務的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236億元。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國內模式動物行業三巨頭之一,集萃藥康的優勢顯著。
資料顯示,早在2020年集萃藥康的產能利用率已經達到了81.36%,基本保持著滿負荷生產的狀態,營收與產能基本同步。不僅如此,從披露情況來看,其主要客戶較為固定,中山大學、南京大學、南京醫科大學、中美冠科生物技術、百濟神州等都是“??汀?,藥明康德、中美冠科、康龍化成、Novartis、Charlcs River等國內外知名創新藥企和CRO研發企業也與其存在業務往來。可以說,無論是從外部環境還是自身條件來看,集萃藥康都處于較為穩定的狀態。
不過,廣闊的行業市場前景對于企業來說,是把雙刃劍。一方面,“藍?!碑a業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當前整體市場規模較小,產業供應能力無法與巨大的市場需求相匹配,這就會導致集聚效益較弱,在與國際巨頭較量的過程中抗風險能力稍遜;另一方面,龐大的市場對于資本而言極具吸引力,越來越多的企業會本著逐利的態度進入這個賽道,像集萃藥康這樣的先發企業的市場份額就會不可避免地被擠占。因此,相關企業要想在大浪淘沙中走得更遠,就要及時做好預判,盡可能的開拓新應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