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上門傾聽企業訴求、協調解決困難、提供精準服務,企業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企業煩心什么就操心什么,幫在關鍵處、扶到根本上……近年來,南通市崇川區營商環境持續向好,2021年,全區交出了8個主要經濟指標全市第一、6項重要工作全省領先、2塊國家級金字招牌的成績單。
新年伊始,市委、市政府發出將2022年作為“營商環境提升年”的動員令,全面對標全國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標準,出臺66條優化提升措施。
崇川區第一時間貫徹落實,聚焦“優化營商環境大提升”,擦亮“萬事好通·濠滿意”營商服務品牌,全面推行CSO首席服務員制度,編印“萬事好通·濠滿意”《崇川興企通平臺升級版》手冊,全區432名首席服務員一對一掛鉤規上企業,創新服務方式、拓展服務內涵、提升服務效率,以實際行動點燃高質量發展“滄桑巨變”的新引擎。
專班專員,變“找服務”為“送服務”
“去年通富微電市北先進封測基地項目入駐后,市北高新區管委會和市北公司共同組建了項目服務專班,跟蹤辦理了多個事項,極大節省了時間和成本,感謝政府一直以來的指導幫助。”項目相關負責人告訴筆者,目前該項目進展順利,廠房裝修部分已經完成,當前正在陸續進設備,單項工程—廠房改擴建工程也已如期開工。
能耗指標協調、排污指標爭取、項目立項審批、周邊城市配套、土地供應……所謂“專班”,就是把一對一的“保姆式”幫辦代辦服務,嵌入到項目推進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同時定期收集匯總企業反映的問題和有關訴求,統籌、協調有關部門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確保項目從簽約到落地順利、便捷、高效。
成立服務專班,全程跟蹤服務,這只是近年來崇川區多措并舉紓困惠企的一個縮影。2021年,在一組組專班專員的不懈努力下,全區重大項目平均審批用時壓縮至20個工作日以內,京源睿谷、哲華電子等項目實現“拿地即開工”。“崇川興企通”政策集成平臺全年兌現扶持資金超1.1億元,數百名首席服務員作為“店小二”為企業排憂解難。
優化審批,幫助企業“輕裝上陣”
2月22日,南通市首張“集群注冊”模式登記的營業執照頒發,第一時間領到證照的南通魯旭紡織品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王國防激動不已。“現在好了,不僅證照辦理方便快捷,沒有辦公場所也能開公司,對于我們這樣的初創企業,真是趕上了政策的紅利期。”
今年年初,看好南通紡織行業發展前景的王國防,產生了來通創業發展的念頭,卻苦于找不到合適的辦公地點。崇川經濟開發區工作人員了解到這一情況,主動找到王國防,為他配備“一對一”幫辦專員,線上溝通指導企業準備申報材料,依托“全鏈通”企業登記網上平臺,通過遠程視頻確認的方式,按照企業需求精準錄入申報信息,僅僅2天時間就完成了注冊登記,幫助企業順利實現落戶。
集群注冊,打破了“一址一照”的限制,實現了“一址多照”,有效降低小微企業創業成本,促進企業之間的資源共享和“抱團”發展。登記業務辦理后,幫辦專員繼續提供公章刻制、稅務登記等貼心服務,真正實現企業辦事“零次跑”和“放心辦”。
近年來,崇川區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簡化項目審批流程,不斷提高事項認領率、時限壓縮率、即辦件率,推進“全程不見面、材料免提交”,持續提升開辦企業便利度,半天辦結率達到95%以上,全程電子化登記率提升到90%以上,真正實現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真金白銀,增強企業發展信心
“2021年,公司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紅利800多萬元。這筆錢如同給技術研發、環保設備更新改造注入了源頭活水。”看著最新的財務數據,南通醋酸纖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孫桂泉松了一口氣。
受疫情影響,過去的一年,冰醋酸、煤炭等主要原輔材料價格暴漲,加上環保達標排放標準不斷收緊,生產設備老化和超期服役等內外部諸多不利因素疊加,公司面臨有史以來經濟效益下滑幅度最大、速度最快的嚴峻挑戰。
就在他一籌莫展之時,市區兩級稅務部門工作人員送來“大禮包”。原來,2021年,公司在鍋爐煙氣、廢水等主要排口實現100%達標排放,特別是鍋爐煙氣控制,主要污染物SO?、NOX、煙塵排放量較上年大幅減排,降幅分別為65.92%、30.69%、36.28%,創近年來最好水平。伴隨著環境保護的轉型升級,公司可享受到30多萬元的環保稅優惠紅利。
“便民辦稅的春風行動和最新稅費優惠政策,讓我們深切感受到來自稅務部門的溫暖。”孫桂泉補充道,這幾年與稅務部門“打交道”越來越少了,以前是“面對面”,現在是“不見面”,無論是了解政策還是辦稅繳費,幾乎都可以通過網上、線上、掌上實現,讓納稅人省時又省力。
面對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為了幫扶企業,促進經濟快速復蘇,崇川以“減稅降費”為抓手,通過“無接觸”退稅、容缺退稅、加速退稅等便利化措施,用真金白銀為企業減負,激發企業活力,增強發展信心。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一系列招商引資制度改革的先后實施,如一場甘霖,浸潤了全區營商環境,讓崇川的企業“渴時喝到水,冷時感到暖”,尊商、親商、安商、富商,在這里蔚然成風。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