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歷經數朝逶迤而來,承載著無數記憶與無限魅力,帶著煙火氣和文學氣息穿金陵城而過,構成詩畫里的旖旎風光,也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南京人。
秦淮河其實有“內秦淮河”和“外秦淮河”之分,除此之外,南京還有一條“秦淮新河”。
從1949年到1975年,
南京的秦淮河流域
先后發生了4次大型水患。
為了徹底解決水患,
奮戰5年開鑿了秦淮新河。
這條人工河長16.88公里,
流經雨花臺區和江寧區,
竣工后讓南京秦淮河的水患
徹底得到了根治。
1975年12月20日,秦淮新河正式開工。
開工現場,標語上書寫著人們的決心:
“立下愚公移山志,誓把山河重安排!”
秦淮新河建設期間,
南京、鎮江兩地22萬居民投入秦淮新河建設,
以“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奮斗精神,
覆平地、挖深溝,引活水、開新河。
1980年6月5日,秦淮新河竣工通水,
恰逢改革開放大潮掀起。
“艱苦奮斗,建設四化;
團結治水,改造山河。”
豪情刻在兩岸,幸福播撒心間。
1980年6月12日的《人民日報》頭版,
以《秦淮新河建成通水》為題,
盛贊這是一條“幸福渠”。
如今的秦淮河自千年歲月里逶迤而來,
緩緩穿金陵城而過,
成為市民放松休閑的好去處,
更是在防洪防汛和疏理水患中
發揮了巨大作用。
一座宜居宜業之城、
生態之城正舒展開美麗的容顏。
我們應當銘記那些無私奉獻、
改造山河、造福人民的“當代愚公”!
原標題:一條河牽動一座城
來源:金陵檔案
標簽: 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