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通,漫步江邊,遇到野生“小伙伴”,不認識怎么辦?今后,南通市民有了新的物種查詢方式。4月4日,記者從南通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作為全省14個首批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的地區,本次共調查到全市物種3508種,約占全省記錄物種的58.02%,江蘇省生物多樣性豐富度最高的地區之一。當天一同發布的“南通生物臉譜App”,為市民提供了又一條認識活躍在南通的各類物種的途徑。
△南通五山地區濱江片區 許叢軍 攝
生物多樣性是衡量一個地區生態環境質量和生態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標,生物多樣性的提高標志著生態質量提升、穩定性加強,而良好的生態環境也為物種構建優質生境,提供生存繁育場所。南通三水交匯、濱江臨海,優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南通市豐富的生態系統,其中,森林生態系統、沿江淡水濕地生態系統和沿海灘涂濕地生態系統承載了南通市絕大多數的物種。
△紅外相機在軍山自然保留地拍攝到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梅花鹿
據統計,本次共調查到南通全市物種3508種,占全省記錄物種(6046種)的58.02%,是江蘇省生物多樣性豐富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調查物種中珍稀瀕危物種共127種。屬于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的有78種,包括中華結縷草、烏龜、黑臉琵鷺、勺嘴鷸、江豚等。《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及IUCN收錄的瀕危物種61種,其中極危(CR)物種7種,有黃胸鹀、勺嘴鷸等;瀕危(EN)物種14種,包括大濱鷸、松江鱸等。
“南通平原遼闊,水網密布、江海交匯是其顯著特征,生物多樣性熱點區域主要沿江沿海分布。”南通市生態環境局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唐勇介紹說,南通市沿海濕地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國際候鳥遷徙通道,啟東的長江口北支濕地、海門蠣蚜山灘地、如東小洋口濱海灘涂等地,每年近80種水鳥在這些地方停歇,數量達數十萬只,更有13種鸻鷸種群數量超過WPE5物種總數的1%。長江南通段干流周邊的濕地生態系統是南通市重要的濕地生物棲息地,濕地生物超過500種,并有大量國家級珍稀瀕危物種。
△南通生物臉譜App
為吸引更多市民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當天,南通市生態環境局發布“南通生物臉譜App”。點開App,記者注意到,市民可以直觀了解南通生物分布情況,并查詢南通生物的數據庫。若遇到不認識的野生生物,市民可通過生物臉譜智能識別功能,拍照并上傳查詢。值得一提的是,照片會進行自動定位,而由市民朋友們形成的觀測記錄,在經過專家審核后將更新至南通市生物多樣性本底數據庫中。當生物臉譜智能識別無法給出識別結果時或者市民朋友想獲得更加權威的物種鑒定結果時,可通過“人工識別”功能,將照片上傳至后臺,由專家進行鑒別,并反饋給用戶。
“下一步,我們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落實美麗南通建設的決策部署,將生物多樣性保護融入生態文明建設全過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全面提高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唐勇表示,南通將構建生物多樣性觀測網絡。建設南通市生物多樣性綜合觀測站點(五山站),在全市沿江沿海典型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生態空間管控區等熱點區域開展周期性、連續性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觀測,并大力保護修復沿江沿海濕地生態系統,提高生態環境承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