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化工企業通過技術革新,將生產過程中的二氧化碳捕集,加以二次綜合利用;工業園區打破刻板印象,持續優化產業結構,綠色低碳已是自身鮮明標簽;綠色融資擔保公司、中研綠色金融研究院、碳中和綠色科技創新債券各種綠色金融機構和產品層出不窮;小學用上分布式光伏發電,碳幣兌換小屋走進班級;老工業基地也在追趕潮流,不斷踐行“雙碳”理念,打造“雙碳”高地……
在綠色低碳發展理念的感召下,一座面朝碧波,背倚青山的綠色新主城正冉冉升起。
我國“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出,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半p碳”戰略下,城市產業經濟發展的綠色低碳轉型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江北新區秉持創新驅動,從優化能源、產業結構,深化產金融合,發展綠色金融,以創新舉措打造“雙碳”示范學校等方面出發,并以998件“雙碳”領域專利的總申請量,在江蘇雙碳領域專利申請量排名中靠前。由此,江北新區一步一腳印,一步一行進地踐行綠色發展之路,落實“雙碳”目標。
01
能源結構轉型
助力打造綠色企業
南化公司
“雙碳”目標中的碳中和,本質是碳排放與碳吸收相抵消。而實現碳吸收,主要依靠植樹造林生物吸收和二氧化碳工業化捕集、封存、利用兩種方式?!盎诨茉锤咛寂欧诺膯栴},采用更集約高效的辦法把各種煙氣、高爐氣、窯氣中的二氧化碳捕集回來并加以利用,實現化石能源的低碳化使用?!蹦匣狙芯吭汗編洸┦空f。
日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膜法捕集二氧化碳技術及工業示范”順利通過科學技術部組織的驗收。南化公司研究院作為課題“捕集二氧化碳膜分離系統集成工藝研究及示范裝置建設和運行”負責單位,如期建成了南化公司動力鍋爐5萬標準立方米/日煙氣二氧化碳膜法捕集裝置。該示范裝置二氧化碳捕集率達81%、捕集純度達95%,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鍋爐煙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在10%至15%之間,雖然濃度不高,但因為煙氣量大,所以被列為碳排放大戶,是二氧化碳捕集必須重點攻克的領域。南化公司不斷深化技術研究,突破工藝瓶頸,加速二氧化碳捕集裝置的研發與應用,每年幫助各行各業從煙氣、窯氣中捕碳用碳超百萬噸,相當于種下了5000多萬棵樹。
揚子石化
今年年初,揚子石化熱電廠1號鍋爐和2號汽輪機停運,至此,揚子石化熱電廠老區1至5號鍋爐和1至4號汽輪發電機組全面停役,這標志著綠色供汽中心項目取得全面成功。
綠色供汽中心項目是揚子石化加快推進能源結構變革,優化能源消費結構,以綠色低碳發展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項目,也是南京市重點工程項目。該項目新建3臺540噸/小時超高壓燃煤鍋爐和2臺容量為50兆瓦的抽汽背壓式汽輪發電機組,以及配套的化學水處理和煙氣脫硫脫硝等裝置。
綠供項目投運以來,供電標煤耗與老裝置相比下降40%以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達到國家超潔凈排放標準。
南京鋼鐵
而作為老牌鋼鐵制造企業的南鋼,率先推出“碳十條”,制定了“雙碳”“三步走”戰略,提出了包括極高碳效率、鋼鐵碳捕集、用料多元化、智造賦能低碳、綠色鋼材消費及富氫低碳煉鐵六條技術路線,并著力推進智慧能源體系建設,以智慧能源建設推動節能降耗。
智慧運營管理體系是南鋼數智化轉型的重要支撐,意在實現南鋼數智化管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高效、協同、互聯生態圈,成為南鋼運營管控、智能制造的大腦。其中全程碳足跡管理可實現碳排放總量、碳排放強度、碳減排等板塊重要數據的實時監控預警,對碳排放總量、碳排放強度、碳減排之間動靜態關系,以行業標準為基準進行數據對比,實時把控排放質量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02
產業結構升級
助力建設綠色園區
江北新材料科技園內,化工企業眾多,在“碳排放”上需求較大,而寶瀛氣體的落戶,為企業乃至園區的綠色轉型提供了一個實現途徑。去年年底,在江北新區舉辦的綠色金融賦能雙碳經濟發展大會上,江北產投集團與綠動資本簽訂投資協議,設立南京綠動碳中和新材料基金,基金總規模10億元,投資引進重大項目和優質企業落地新區,而寶瀛氣體就是該基金為新區引進的首個項目。
寶瀛氣體首席運營官席航說:“我們計劃三年內投資3億元,建設一個占地88畝,集研發與生產于一體的園區。”項目建成后,寶瀛氣體生產的氧氣、氮氣、氬氣、氫氣等工業氣體及電子氣體,將為園區的化工企業供清潔能源。
新材料科技園
同時,新材料科技園也將圍繞“雙碳”目標,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目前新材料科技園已基本完成綠色發展示范區、VOCs治理達標區、廢水處理提標區、危廢處置安全區“四區”建設目標,構建形成現代化環境治理體系。園區實現區域綠色轉型提升,水、氣、廢等各項環境質量指標持續提升。完成20家企業關停及轉型發展,區域環境容量進一步釋放;VOCs總量減排,較2019年下降近30%;大氣環境質量提升VOCs走航濃度下降60%,園區邊界站濃度下降63.8%,異味因子濃度降幅明顯。
推動源結構優化調整和傳統產業工藝革新一直新材料科技園綠色發展的重要抓手。新材料科技園對標國家能效標桿水平,支持企業綠色低碳轉型,不斷提升重點行業領域能源利用效率,推進節能技改項目實施,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如今,新材料科技園初步形成新型聚氨酯材料、高性能高分子材料、新型合成橡膠、高端專用化學品材料四大新材料產業集群,新材料產值占比達到一半以上。
03
專業金融支持
助力發展綠色經濟
綠色金融是綠色發展的助推器,江北新區積極探索具備江北特色的綠色金融發展路徑,形成了以“自貿金融、數字金融、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為特色的金融產業體系。
在政策支持方面,江北新區聚焦綠色發展與新金融創新融合發布了全國首個“綠色銀行掛牌及星級評定辦法”,設立了全省首家綠色融資擔保公司,出臺全省首個全業態支持綠色金融十條舉措。
在創新平臺方面,江北新區成立了全國第一家致力于綠色金融領域研究的專業化智庫平臺——中研綠色金融研究院,以及全球首個以“碳中和”命名的研究機構——長三角碳中和戰略發展研究院。
在創新成果方面,江北新區推出“鑫聯稅”“新創融”等融資服務,聚焦小微企業融資扶持;發行了“新創融·綠票惠”,優化綠色企業銀行承兌及貼現業務;創新全國首款貸款利率與控排企業碳表現掛鉤的貸款產品——“鑫減碳”。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南京江北新區科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成功發行全國首單碳中和綠色科技創新債券。債券所募資金主要用于投資業務方向聚焦在碳減排領域、且生產產品具有碳減排效益的科技創新公司的股權等用途。
04
“雙碳”載體建設
助力推廣綠色生活
“雙碳”校園建設是當今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也是落實生態保護的有效實踐。去年年底,江北新區教育和社會保障局與江蘇蘇美達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簽署關于建設“雙碳”示范學校的合作協議,著力推動“綠色低碳、多能互補、智能互聯”的校園建設。同時,成立“南京江北新區‘雙碳’示范學校建設智庫”,確立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工業大學、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石化揚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南京研究院、國機集團新能源研究院為首批智庫成員單位。
作為江北新區建設“雙碳”示范學校的首個示范項目,南京工業大學實驗小學100干瓦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采用224塊蘇美達輝倫品牌單晶450瓦高效光伏組件,轉換效率超過20%,配備110干瓦組串式光伏智能逆變器,將光伏產生的直流電逆變為學校可直接使用的綠色交流電。
項目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模式,光伏板發的電優先提供給學校使用,學校消納不掉的電自動賣給國家電網。項目預計每年可產生綠色電力11萬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過82噸。
在南京曉莊學院頂山實驗小學(定向河校區),南京市首個校園“碳幣兌換屋”建成啟用,在校學生們可以通過碳幣兌換活動,將根據自己掌握的垃圾分類知識收集的可回收物兌換成顏色各異的碳幣,并兌換成獎品。
同時,學生們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兌換閑置物品,可在碳幣兌換屋可回收物品展示區兌換作品,也可在碳幣兌換屋游戲區體驗垃圾分類游戲,碳幣值累積到一定數值,還可以獲得類似當升旗手、當小主持人、“雙碳”宣傳員等獎勵。學校采用這種正向激勵的方式,宣傳普及低碳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環保理念,讓“雙碳”的種子孩子心中生根發芽。
大廠街道
除了學校作為“雙碳”建設的示范載體外,江北新區大廠街道還將建成“雙碳”示范區。就在上個月,大廠街道與南京科技職業學院、南京化學工業有限公司簽署三方合作協議,從共建“政校企”平臺、強化科技引領支撐、共建“產學研”聯合體、深化項目合作、加強人才培養與交流等方面,特別是在踐行雙碳產業戰略領域開展全面、深度合作。
大廠街道作為老工業基地,云集了南化、揚子、南鋼、電廠等國家級大型工業企業,涵蓋石化、鋼鐵、發電等高碳排放量企業。未來,大廠街道將聯合當地企業,以1934文化產業園為載體,打造踐行“雙碳”戰略的高地。通過示范區的建設,在大廠街道先行先試,為推動整個江北新區在南京市率先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打下基礎、積累經驗。
“雙碳”離我們每個人都很近,大江北岸的這片土地,是我們生活工作的地方,它的綠色發展值得我們期待,也需要我們的付出。積少成多,聚沙成塔,產、城、人、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正不斷實現,綠色新主城的“藍圖”正慢慢變成“實景”。
原標題:幸福新主城,是什么顏色的?
來源:南京江北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