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嚴峻的疫情沖擊,為更好地紓困市場主體、穩定預期,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江蘇省政府先后出臺“蘇政40條”“紓困22條”系列惠企政策,13市也紛紛拿出了各自的幫扶紓困解難措施。現代快報記者注意到,13市從“補”“保”“穩”三個關鍵字出發,真金白銀、真情實意地解決企業的“急盼難愁”。
“補”字當先,真金白銀顯真情
在疫情沖擊下,市場主體急需一場“及時雨”解渴,為了保民生促發展,各地紛紛拿出真金白銀,第一時間做到“補”貼到位。
4月初,南京市出臺《“同心抗疫 攜企同行”助企紓困二十項舉措》,除了一系列減稅降費禮包外,對于坐擁眾多高校的南京來說,畢業季遇上疫情,如何留住人才,同時幫扶企業?
南京紓困政策中提出,小微企業新招用畢業2年內的高校畢業生(含符合條件的海外留學人員)及高級工、技師班(預備技師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職業教育類畢業生,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參保的:給予1年的社會保險補貼(不含個人應繳納的社會保險費)。
此外,南京加快2022年度市級財政產業類專項資金執行進度,將對生產經營暫時面臨困難但產品有市場、項目有前景、技術有競爭力的中小微企業給予適當傾斜。
保障企業穩崗留工方面,南京還對企業組織職工開展崗前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或項目制培訓的,給予相應培訓補貼。鼓勵街道和社區招聘轄區內因疫情歇業或暫時停業的企業員工參與防疫工作,并給予臨時工作補助。
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住宿餐飲、批發零售、文體娛樂、會展旅游、倉儲運輸等中小微企業,經南京市行業主管部門認定后給予資金補助,尤其是對居民生活類經營單位進行重點幫扶,留住城市“煙火氣”。
4月10日,蘇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促進服務業及相關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政策意見》,文件顯示,蘇州市將拿出真金白銀,助企提振信心、共渡難關。
其中,蘇州市要求全市零售、餐飲等行業員工免費開展定期核酸檢測,相關企業的核酸檢測費用將由蘇州市統籌安排資金給予補貼。同時,為了引導上述企業自發抗疫,蘇州市也將對零售、餐飲等行業的防疫、消殺支出給予補貼支持。
此外,蘇州市還將安排不低于2億元服務業紓困資金,對全市各區進行補助。
除了企業,對困難群體的補貼也是幫扶政策的重要舉措之一。3月24日,常州市發布了《常州市人民政府關于扶持幫助受本輪疫情影響較重企業及困難群眾的若干政策》的通知,特別提到了針對低收入群體的補貼:本輪疫情期間,在物價指數未達到價格補貼啟動條件的情況下,增發一次臨時價格補貼,標準為200元/人(戶),發放對象為10類低收入群體。
“保”障到位,青山常在
補貼是“及時雨”,在面對疫情沖擊時,需要著眼長遠發展,通過政策“保”障幫扶,讓企業青山常在。
3月25日,外貿“千億之城”無錫為幫助廣大企業進一步紓困解難、提振信心穩定預期,發布了《無錫市關于加大力度助企紓困推動經濟穩定健康運行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要通過引導運用匯率避險工具、加大出口信用保險承保力度、鞏固洲際空中貨運航線、借助中歐班列暢通物流、保障生產資料供應鏈穩定等措施,支持外貿企業開拓市場。
為了長遠發展,除了開拓市場外,支持企業積極轉型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無錫市將引導并支持企業通過數字化營銷方式拓展海外渠道、建立境內境外聯動的營銷體系、利用RCEP規則擴大產品出口、與電商平臺合作發展內銷,鼓勵外貿企業搶抓機遇、實現轉型。
擁有“中國醫藥城”產業園區的泰州市同樣也瞄準了企業轉型,在3月31日發布的《泰州市積極應對疫情影響助力工業企業紓困解難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出,為支持企業轉型升級,泰州市將分層推動龍頭企業、中小企業、產業鏈和園區“智改數轉”工作;實施綠色化改造項目,精準投放限產豁免、資金補貼、綠色金融等激勵政策;存量盤活的工業用地存在建設超期違約責任的,符合條件的可以免除項目建設超期違約責任等。
“穩”住基本盤,兜住民生底線
社會平穩發展,民生保障充分,離不開滿是煙火氣的食肆,也離不開車水馬龍的街頭。
在抗擊疫情的同時,江蘇各地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除了幫扶企業外,也不忘為遭受疫情侵襲的患者撐起一把“保護傘”。鎮江市于4月18日正式出臺《關于進一步幫助市場主體和困難群眾紓困解難的若干政策措施》,強調將加大對因疫情導致生活困難人群的臨時救助。對有新冠肺炎患者的低保、特困等低收入家庭,按需直接予以臨時救助;對其他因生活困難提出救助申請的患者及家庭,先行給予救助,確保不因患病影響正常生活。對因感染患病、居家隔離、停產停業、因疫滯留而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的外地人口,由急難發生地街道(鎮)或市(區)民政部門直接實施臨時救助。
生活物資、生產物資離不開暢通的交通物流。為了讓運輸物流系統保持暢通,讓交通大動脈高效無阻地運營,宿遷下了大力氣。
4月18日,宿遷市召開企業復工復產工作推進會,會議印發了《宿遷市應對疫情助企紓困穩定經濟發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要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前提下,全力暢通交通運輸綠色通道,對企業生產急需物資的運輸需求加大協調力度予以保障。
宿遷市還指出,要對疫情期間在保產保供方面做出重要貢獻的物流園區、物流企業給予財政補助,最高補助不超過50萬元。對以自有運力運輸防控防疫和生產生活物資、當年營業額超過 2000 萬元且注冊在宿遷市的物流企業,按其營業額的 5 ‰給予補貼,最高不超過 20 萬元。對受疫情影響的物流行業小微企業新增貸款給予貸款貼息。
盡快恢復街頭巷尾煙火氣也是保障民生的重要內容。如何在做好疫情防范的同時,讓文體旅游業、餐飲業逐步恢復往日繁華?已連續多年舉辦“彭祖伏羊節”的徐州市給出了自己的答題思路。
在徐州市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幫助市場主體紓困解難著力穩定經濟增長的實施方案》中,除了對餐飲業、批發零售業、文體旅游業、交通和物流業等行業開展針對性精準幫扶外,徐州市還將實施分區分級精細化管理,采用支持餐飲行業舉辦“2022第十九屆中國彭祖伏羊節”等美食節,允許餐飲等商戶在規劃建設的夜市街區限時占道經營,舉辦“淮海新消費”四季系列主題活動,加大微旅游、微度假、親子研學等旅游路線和產品開發力度,加快推進傳統汽車客運站向商貿綜合服務體轉變等方式,催生、壯大、繁榮各類市場主體。
原標題:助企紓困,江蘇13市的“三字訣”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