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江北新區舉辦世界知識產權日宣傳活動暨首份國家級新區知識產權保護指數發布會。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江北新區黨工委專職副書記羅群,江蘇省知識產權局副局長趙旗,江北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陳潺嵋出席。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2021年,新區PCT專利申請量超400件,專利授權量、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均超過萬件。新區先后布局了知識產權法庭、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等保護載體,打造全國首個法治園區,掛牌成立全省首個自貿區法庭,引進多家高端法律服務機構,形成集司法、行政、仲裁、調解于一體的完整知識產權保護鏈條。
羅群表示,江北新區充分發揮國家級新區和自貿試驗區“雙區聯動”優勢,五年來區域GDP翻了一番,綜合實力大幅提升,經濟增速領跑全省全市,走出了一條自主創新之路。在知識產權方面,新區不斷深化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保護和服務,在頂層設計、載體建設、資源集聚等方面不斷發力,采取了一系列創新舉措,形成了一批創新經驗。下一步,江北新區將繼續推進建設以知識產權為核心的綜合服務業態,著力打造更加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以最優創新生態和營商環境為企業和新區高質量發展賦能助力。
趙旗在致辭中表示,江北新區萬人高價值專利擁有量、萬企注冊商標數等知識產權發展主要指標位居全省前列,一系列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國推廣,為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形成了“江北樣本”。接下來,希望新區能夠進一步打造知識產權制度創新先行區、知識產權創造運用樣板區、知識產權保護維權優選地、知識產權服務資源集聚區,為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江北力量。
現場,江蘇省生物醫藥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揭牌。該中心建立后,將加快推動區域生物醫藥產業創新成果的轉化運用,高效聯動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與科技創新,打造更具黏性的復合型創新生態體系,助力區域中小企業創新發展。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副教授、學術副院長,新結構經濟學知識產權研究院副院長王勇代表課題組發布全國首份《國家級新區知識產權保護指數報告》。該報告選取國家級新區為研究對象,從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投入—產出”角度出發,構建了一套由8個一級指標、21個二級指標和56個三級指標構成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全方位考察國家級新區知識產權保護的服務供給、人才基礎、創新能力、市場活力、社會滿意和示范效應。
報告顯示,南京江北新區知識產權保護在各方面表現良好,與參評新區比較,綜合指數排名第二位,其中6項一級指標均進入前三。
本次活動還上線了國際知識產權服貿平臺,發布了2021年江北新區知識產權保護司法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