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眾歷史最悠久的工廠——上海安亭一廠關停的消息近日備受關注。
據悉,這座工廠建成于1984年,年產能16萬輛,第一輛國產桑塔納就出自該廠。關停前主要負責生產一些小型車,比如大眾Polo、斯柯達晶銳和后來的小型SUV途鎧。
上海安亭汽車一廠
(資料圖)
據悉,這座工廠已在2022年7月結束生產,部分產線搬遷至江蘇儀征。
上汽大眾對此發布回應稱:這是整體升級轉型,合理規劃旗下電動車和燃油車的生產布局中的一環。
其介紹稱,在安亭地區土地資源稀缺的情況下,從2015年起,上汽大眾就開始逐步推進安亭基地轉型升級。2017年,公司啟動汽車二廠升級改造,2018年啟動MEB工廠建設,以及圍繞電動化的一系列升級轉型項目。
另據媒體報道稱,一廠逐步搬遷和關停與土地資源互換相關。上汽大眾MEB智能工廠所使用的地塊原屬于上汽集團子公司安吉物流,為建設MEB工廠,先行占據了該公司位于核心制造區的地塊使用。而一廠的關停搬遷是逐步將土地互換給安吉物流的過程。
此外,從產品線角度來看,安亭一廠此前生產的都是A0級燃油車。在國內,A0和A00級兩個市場,2022 年的總銷量約為270萬輛,比3年前少了20多萬輛,整體萎縮接近10%。而眼下,新能源A0級車市場火熱,今年前四個月,國內A0和A00級市場總共賣了71.6萬輛車,其中純電車型占比達到了58% ,這更反映出燃油小車市場正在加速收縮。
因此,與其說歷史最悠久的工廠關停令人唏噓,也可以看作上汽大眾真在積極擁抱新能源。
事實上,在諸多傳統車企中,大眾汽車新能源轉型的決心強、時間早,在合資傳統車企中當屬“鶴立雞群”。今年5月28日,大眾安徽剛剛宣布新增231億元投資,用于新能源車型研發。
上汽大眾ID系列在近兩年累計銷量突破12萬輛,在合資品牌中已經是頂部。
上汽大眾新能源汽車工廠
在新能源轉型大勢下,業界不乏主動進行制造升級的品牌。比如奔馳新建了順義工廠,EVA純電平臺的EQE、EQE SUV都誕生于此;寶馬投資150億打造了電車專用的里達工廠生產i3;奧迪投資了26億歐元建造新廠,命名為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公司,未來生產PPE平臺純電車型。
而從全行業來看,相比主動新建、升級工廠的企業,更多傳統車企轉讓工廠,也是防止產能閑置變成劣質資產的無奈之舉。
比如,業績和銷量持續下滑的北京現代就將順義第一工廠作價60億元轉讓給了理想汽車。該廠于2002年開始投入運營,年產能為30萬臺,曾生產過索納塔、途勝、伊蘭特等車型,自2019年4月份開始停產,截至正式轉讓交接之日已經過去兩年多時間。
同為韓系車,起亞也早就將位于鹽城的第一工廠作為給華人運通代工用途,生產的汽車品牌是高合。更早之前,還有江淮代工蔚來汽車,海馬代工小鵬汽車等多個案例。
所以,在當下燃油車市場銷量持續下滑的時期,關停并轉工廠在未來一段時間里可能會經常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
不管是停產、轉讓,還是新建工廠,這都是車企面對新能源轉型時代,讓自己活下去,或者活得更好的舉措。
不過,無論燃油車時代是否會成為歷史,普及電動車的意義不應該是消滅燃油車,而是為了節約地球資源,降低碳排放,讓人類和地球可持續地相處下去。為一座40年歷史的燃油車工廠關停而唏噓的時候,也不妨更多關心下廢舊動力電池對環境污染的防治辦法。
原標題:新能源轉型升級中,上汽大眾第一座工廠關停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