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資本邦了解到,昨日,上海銀保監局一連公開17張罰單,罰沒建設銀行、上海外高橋集團財務有限公司、中國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滬農商行、交通銀行共910萬元,其中建設銀行被罰410萬元,17張罰單的主要違法違規事實均涉及房地產市場。
具體來看,建設銀行共收到8張罰單,涉及旗下8家分支機構,包括上海嘉定支行、上海第四支行、上海虹口支行、上海黃浦支行、上海第一支行、上海閔行支行、上海松江支行、上海浦東分行。
建設銀行各分支機構的違法違規事實主要是個人消費貸款違規用于購房或流入樓市。此外還有發放不符合條件的房地產并購貸款、未根據房地產項目實際進度和資金需求發放貸款、向資本金不足的房地產項目違規提供融資、違規發放土地儲備貸款等。
其違法違規事實的時間幾乎集中在2017年到2019年,最早可追溯至2013年3月。
除建設銀行之外,中國銀行上海浦東開發區支行、工商銀行上海自貿區分行、農業銀行上海自貿區分行、滬農商行浦東分行也分別被罰50萬元、150萬元、150萬元、50萬元。
交通銀行上海自貿區分行和上海外高橋集團財務有限公司因2019年12月部分流動資金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被“雙罰”,機構均被罰50萬元,主要責任人也被警告。
另外,此次公開的罰單中,還包括一張針對招商銀行上海分行某主要負責人的行政處罰文書,處罰原因同樣出于部分流動資金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該名負責人被給予警告處罰。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遭處罰的不少問題都發生在多年前,甚至有違規問題發生在8年前。對此某大行信貸部的人士解釋說,無論是授信結束的項目,還是有授信余額的項目,都在監管部門的抽查范圍內。
今年4月,上海銀保監局曾發布消息稱,上海地區135家商業銀行已經完成個人住房信貸管理專項自查工作,發現的問題涵蓋貸款用途違規、向主體結構未封頂房屋發放房貸、首付款資金核實不審慎、貸后資料收集不完整等方面。
此外,本月12日,上海銀保監局也已披露多張罰單,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郵儲等多家機構分行均收到了罰單,違法違規案由也包括部分固定資產貸款變相用于支付土地出讓金、部分個人住房貸款貸前調查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部分個人貸款違規用于購房等。
據悉,近段時間,上海樓市調控繼續趨嚴。上海市房屋管理局出臺新規要求,自2021年7月24日起,通過贈與方式轉讓住房的,在住房限購政策執行中,該住房自轉移登記之日起5年內仍計入贈與人擁有住房套數;受贈人應符合國家和上海市住房限購政策。
除此之外,上海的房貸利率也有了新變化。從7月24日開始,上海首套房貸利率從4.65%調整至5%,增加了35基點,二套房貸利率從5.25%上調至5.7%,增加了45基點。(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