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千克等計量單位將從實物改由常數定義,更加精準。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計量司司長謝軍今日(12月11日)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明年5月20日起,中國將開始使用新修訂后的國際單位制,包括質量單位“千克”、電流單位“安培”、溫度單位“開爾文”、物質的量單位“摩爾”。
記者從會上獲悉,下一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將與教育部溝通,盡快聯系改寫中學物理教科書。
7個國際計量基本單位全部實現由常數定義
11月16日,在法國巴黎召開的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上,經包括中國在內的53個成員國集體表決,全票通過了關于“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1號決議。根據決議,質量單位“千克”、電流單位“安培”、溫度單位“開爾文”、物質的量單位“摩爾”等4個SI基本單位的定義將由常數定義,于明年5月20日世界計量日正式生效。
加之此前對時間單位“秒”、長度單位“米”和發光強度單位“坎德拉”的重新定義,至此,國際計量單位制的7個基本單位全部實現由常數定義。
謝軍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專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作為國際通用測量語言的SI國際單位制,幾乎是世界上所有國家的法定單位制。這次國際單位制的成功變革,實現了國際測量體系有史以來第一次全部建立在定義常數之上,將保證SI長期穩定性和環宇通用性,也將開啟任意時刻、任意地點、任意主體根據定義復現單位量值的大門。
以千克為例,一個多世紀以來,國際基準質量單位都是由“國際千克原器”——一塊高爾夫球大小的鉑銥合金圓柱體來定義。明年5月20日,“國際千克原器”將正式退役,取代它的將是符號為h的普朗克常數,今后關于千克的誤差將更加可以“忽略不計”,千克的量值復現將更加方便精確。
此次變革不會直接影響日常生活
謝軍表示,此次SI重新定義生效后,對于大多數科研人員、產業發展以及人們日常生產生活來說,不會直接造成大的改變,原有的測量結果仍將是連續的、穩定的。
“此次變革從表面看可能感覺不到發生的變化,就如同我們給房子換了一個更加堅固的地基,并不太會直接影響我們生活起居,但它實際上已經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謝軍說,這是改變國際單位制采用實物計量的歷史性變革,是人類科學發展進步中的一座里程碑。
SI的重新定義將改變國際計量體系和現有計量格局。謝軍進一步解釋說,SI重新定義生效后,可通過嵌入芯片級量子計量基準,將能把最高測量精度直接賦予制造設備并保持長期穩定,從而實現對產品制造全過程的更準確穩定地感知和最佳控制,支撐流程再造、節能減排和質量提升等,這將助推新一輪以信息技術、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特征的科技革命。
此外,SI重新定義將使計量基準可隨時隨地復現。“通俗地說,就是我們在生產生活中都將能夠直接應用最準的’標尺’。”謝軍指出,無處不在的精準測量,將直接促進市場公平交易、實現精準醫療、改善環保節能等。
標簽: 千克重新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