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科技創新邁上新臺階,全社會研發投入持續增長
近日,來自市科技局的數據顯示,“上海·蘇州科技資源開放共享與協同發展行動計劃”發布兩年來,服務平臺已集聚儀器設備超過5萬臺(套),其中上海市24597臺(套),占比48%。服務平臺累計解決各類企業需求8667項,其中上海機構服務2409項,占比27%。
加大創新開放力度,提升全球創新競爭水平。“十三五”時期,蘇州每年組織產學研對接活動50多場,與238所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共建各類政產學研聯合體超2000個,創新載體平臺超130家。積極參與G60科創走廊建設,蘇州工業園區東沙湖基金小鎮和吳江高新區醫療器械產業園被確定為G60科創走廊產業合作示范園區。
近年來,蘇州科技創新工作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健全創新政策體系、集聚高端創新資源、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和優化創新生態,有力支撐全市經濟和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十四五”打造科技創新發展新格局奠定堅實基礎。
加強頂層戰略設計,科技創新邁上新臺階。蘇州全社會研發投入持續增長,“十三五”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由2.68%預計增長到3.7%左右,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由27.4件增長到68件,科技進步貢獻率由62%預計提高到66.5%左右,科技創新綜合實力連續11年居全省首位。
培育創新企業隊伍,增添高質量發展新動能。高新技術企業數由3478家增加到9772家,排名省內第一、全國第五。擁有“瞪羚”企業361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2594家,科創板上市企業20家,列全國第三,涌現出信達生物、同程網絡、基石藥業、旭創科技等一批高成長性創新領軍企業。
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打造產業科技創新高地。“十三五”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45.9%提升到51%,累計獲省級以上科學技術獎勵項目210個、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項目149個。昆山市、張家港市、常熟市入選全國首批創新型縣(市),擁有4家國家級高新區(全國第一)、7家省級高新區(全省第一),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納米新材料和小核酸等入選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創新型產業集群。
布局創新平臺建設,集聚全球高端創新資源。啟動建設材料科學姑蘇實驗室,加快建設納米真空互聯試驗站,國家超級計算昆山中心通過國家驗收。全市累計建設新型研發機構66家,集聚各類科研人員超4000人。蘇州市產業技術研究院加快建設,完成組建技術研究所6家。新增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08家,累計達991家。
注重人才優先發展,筑牢科技創新發展根基。“十三五”新增省雙創人才535人、累計達1114人,連續14年列全省第一;累計291人入選國家級重大人才工程,其中創業類人才146人,列全國大中城市第一;新引進長期外國專家4601人,1040名海外專家入選“海鷗計劃”。
優化創新創業生態,激發創新創業活力動力。激勵創新的政策得以全面落實,研發費加計扣除政策累計惠及企業35153家,減免企業稅收累計達737.52億元,年均增長23.5%。創新創業服務能力持續提升,獲批全省首批科技服務示范區、國家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示范基地和國家技術轉移蘇南中心,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分別達128家、273家。科貸通累計為7393家企業提供459.29億元科技信貸。(記者 曉亮)
標簽: 科創綜合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