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21年蘇州市現代種業提升工作意見》印發。根據《意見》,蘇州將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建立健全縣級地方種質資源保護機構和保護名錄,將地理標志農產品對應的地方特色農業資源品種,如張家港的鳳凰水蜜桃、常熟的董浜黃金小玉米、太倉的新毛芋艿等,納入種質資源保護范圍,明確保護單位和保種方案,開展系統性收集保護,并予以一定的政策支持。
根據《意見》,我市將加快提升種業科技創新能力、企業競爭能力、良種服務能力和市場監管能力,在種質資源保護利用、技術與品種創新攻關、商業化育種基地培育及基礎支撐體系建設等方面實現新突破。
推進現代種業產業發展,《意見》提出,培育特色優勢種苗中心,年內評審認定15家左右蘇州市級特色優勢種苗中心,推薦認定5家以上江蘇省級特色優勢種苗中心。提升良種繁育能力,年內力爭培育1至2家產值超億元的農牧漁“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深挖種業產業產值潛力,2021年全市實現種業產業產值31億元以上,其中農作物、畜禽、漁業種業產業產值分別超過19億元、7億元、5億元。
在種質資源保護利用方面,《意見》提出,健全縣級資源保護體系,加大資源調查收集力度,推進資源保護場區建設,開展基因精準鑒定評價。完成國家級太倉市梅山豬保種場異地新建任務,推動昆山市梅山豬保種有限公司提升改造和蘇太豬、婁門鴨、鹿苑雞保種場的異地新建,啟動吳中區中華蜜蜂保種場的新建工作。
提升良種為農服務能力,《意見》提出,健全種業科技創新機制,完善良種測試推廣體系,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提升種子應急保供水平。加強與涉農院校的緊密合作,提升全市水稻品種創新、推廣、服務水平。推動成立湖羊產業研究院,加快湖羊保種、養殖、屠宰、加工全產業鏈和品牌化發展。
強化種業市場監督管理方面,《意見》提出,我市將加大對種子市場、企業、門店、基地種子質量監測和隨機抽檢頻次和力度。(記者 曉亮)
標簽: 現代種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