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記者從在昆山召開的深時數字地球國際大科學計劃第六次工作推進會上獲悉,在深時數字地球國際卓越研究中心落戶蘇州兩周年之際,中心發布了一批重大數字地球科研成果,并公布了未來發展藍圖。
“深時地球”蘇州中心依托長三角經濟圈區位優勢,圍繞深時地球科學前沿研究、資源能源勘探大數據挖掘應用、地球系統觀測數據應用開發等方面的需求,整合地球演化全球數據,構建完善的地穴數據一站式分析平臺,推動地球科學研究范式變革。中心成立以來,著力整合創新優勢力量,推進科研發展,組織5家合作單位,成功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地球科學部首個原創項目,獲得3000萬元縱向課題經費;聯合國際地層委員會、國際數學地球科學協會等國際權威學術組織,啟動4個跨國合作賦能研究項目,提升中國學術話語權。
此外,“深時地球”大科學項目核心成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沈樹忠和南京大學教授樊雋軒團隊的研究成果——“大數據刻畫出迄今最高精度的地球3億年生物多樣性演變歷史”,較國際同類研究精度提高400倍左右,入選2020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新聞”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
當前,位于昆山陽澄湖科技園的“深時地球”蘇州中心已完成1680平方米辦公場所裝修,并入駐辦公,還搭建起較完善的實驗測試平臺,與阿里云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建設“深時地球”云網阿里云大型公有云節點,為建設開放協同的科研大數據云平臺形成示范效應以及探索可持續發展合作模式提供基礎。
“未來,‘深時地球’蘇州中心將立足昆山大漁灣,打造國際一流的學術交流中心,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特色的世界地學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院士、“深時地球”大科學計劃中方首席科學家王成善說。(記者 朱新國 占長孫)
標簽: 世界地學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