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眼下我市各部門正全力做好藍藻打撈處置、水質監測預警、管網安全保供等應急處置方面工作,確保“兩湖”(太湖、陽澄湖)安全度夏。今年3月以來,蘇州市環境監測站(蘇州市環境監控中心)多措并舉,全方位推進水質監測和藻情預警工作。
今年“兩湖”藍藻預警監測工作啟動后,蘇州市環境監測站(市環境監控中心)迅速行動,組織駐昆山市、吳江區、吳中區、蘇州高新區環境監測站和工業園區環境監測站等6家單位對8個水源地固定水站47臺常規自動監測設備的運維情況開展為期半個月的交叉互查。互查中,監測人員對常規水質五參數、總磷、總氮、高錳酸鹽指數、氨氮、葉綠素及藻密度等11項指標采取現場比對、標液核查、實驗室水樣比對等質控手段,進一步核查儀器性能。針對互查過程中發現的部分設備老化和日常運維管理疏漏等問題,及時指出、有效改進,為精準施策水環境治理提供完好的技術支撐。
每一個預警的數字背后是運維、質控和管理單位的層層核實。為強化數據保障,避免儀器設備故障導致數據異常,蘇州市環境監測站(市環境監控中心)牽頭建立數據保障反饋機制,通過建群縱向開展技術交流,確保設備故障和修復信息及時反饋;橫向聯系水務和氣象部門,充分發揮水源地“全球眼”的監控作用,及時共享監測信息和取水口實況。一旦設備發生故障,立即組織駐地環境監測站啟動人工巡測,確保第一時間跟進運維維護,保障高質量、不間斷地監測每日水質和藻情數據。3月以來,共獲取有效監測數據2800余個,出動車次110輛,船次71艘,人員214人次,監測艇累計運行1490公里,監測車累計行駛5872公里,巡視點位共計567個次。(記者 惠玉蘭)
標簽: 藍藻環境風險預警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