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是第53個“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今年電信日的主題是“在充滿挑戰的時代加速數字化轉型”。
作為省內“新基建”的排頭兵城市,無錫2018年就在全省率先開展5G網絡試點建設和應用探索,超前進入商用和普及推廣階段,目前全市累計投入運營5G基站超過1萬個,基本實現市區、發達鎮村和重點區域全覆蓋。技術的另一頭連接著溫度,5G正以加速度改變著城市發展的速率和質量。
賦能,科技治超進入“毫秒級”時代
從人工在路面現場執法到路面不停車監管的自動化監控體系的路面超載治理,需要等待多久?
答案是,把5G放入智慧交通。
隨著5G時代的浪潮來臨,無錫正在將智慧交通與5G技術進行融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5G在一體化治超系統的運用。據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市縣及相關區域均已部署5G一體化治超系統,通過5G+邊緣計算的強大能力,讓動態稱重、車輛抓拍、視頻監控、信息處理、數據上傳進入“毫秒級”時代。通過重點企業源頭以及路面不停車監管的自動化監控體系雙管齊下,讓超限超載車輛無所遁形。
5G賦能,讓馬路“第一殺手”無處遁形!據悉,超限超載車輛被稱為公路運輸的“第一殺手”,不僅會破壞公路基礎設施,縮短公路橋梁的使用壽命,造成公路通行能力下降,而且在超限超載后車輛無法達到正常速度行駛,長時間占用車道,影響公路通行能力,還會引起制動距離加長,造成爆胎、翻車等事故。
讓精密的儀器代替人力,有效提高了對超限超載的打擊力度和工作效率。科技治超不僅降低了執法成本,還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由于人力不足造成的“疲勞戰”“游擊戰”等問題。同時,通過系統化、平臺化、體系化的建設,形成安全生產信息化管理規范,建立并推廣較為完善的重點裝載源頭+路面的稱重檢測數據監管及貨物運單電子化的體系,完善落實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管理臺賬,落實主體責任,提升源頭企業安全管理意識,為各級行業監管部門提供有效管理工具及數據支撐,提升監管效率,最終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
速度,連接生命通道
“喂,120嗎?我這里有一個胸痛病人……”
無錫市急救中心接到急救電話后,一個通過5G打造的急救系統開始飛速運轉。讓患者以最快速度獲得最優治療方案,經過“胸痛救治中心”這個急救“大腦”,生命通道開啟。
利用三網定位系統,120電話撥通即可準確定位患者位置,第一時間通過急救指揮調度系統,指派距離患者最近的急救車前往。患者上車后,在車上做的心電圖數據能夠實時傳輸至遠程心電診斷中心并獲取遠程初診結果。急救系統會自動排查附近有救治能力的醫院,讓120醫護人員實時了解到救治醫院的急救資源狀況,并下發行車路線至急救車。
在急救過程中,通過市全民健康信息平臺的居民身份索引庫及區域電子健康檔案提取患者個人信息,輔助120 醫護人員和救治機構提高診斷率,同時患者生命體征參數也會通過5G網絡,實時傳送到目標醫院,讓醫護人員實時看到病人的體征參數,提前做好術前準備,為搶救生命贏得時間。
據悉,這個急救系統是無錫市衛健委以國家、省衛生健康委胸痛中心建設指南為依據,結合我市實際情況,整合院前急救、二三級醫院、基層醫療機構等衛生資源,建設協同有力、信息共享的“胸痛救治中心”,形成了具有無錫特色的急性胸痛分級診療模式。5G賦能智慧醫療,讓院前、院內以及院后救治信息得以全面共享,逐步建立“上下聯動、分工協作”的急救救治分級診療體系。為患者織牢生命“保護網”,最大程度提高胸痛疾病救治成功率、降低殘疾率和死亡率。
柔性,智能工廠的效率奧秘
5G AGV自動引導車來回穿梭給工人們運送物料,工人們都坐在對應工位上有條不紊地進行縫紉操作,加工完產品后點擊工位上的PAD生產計件……在紅豆集團的工廠3樓,一個富有高科技含量的“機器世界”在記者眼前浮現。
這是紅豆集團與無錫聯通打造的首個服裝行業5G智能柔性工廠,已經實現了5G的全覆蓋,并且通過邊緣云,從而實現流量廠內閉環,確保核心生產數據不出廠區,保證了數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時,5G專網具備低時延、大帶寬、廣連接的特性,可以為工廠生產、物流、質檢等方面帶來新技術賦能。
據紅豆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這些小車已經進行了5G化改造,區別于傳統WIFI連接方式,通過5G網絡的連接解決了AGV自動引導車跨AP區掉線的問題,并且實現全廠區多集群AGV自動調度與協同。
工人們做好半成品,5G AGV自動引導車出動,把半成品運送到下一環節。在這其中,調度的核心就是中國聯通自主研發的5G服裝柔性生產系統。這個系統打破了傳統產線的強耦合關聯,依據訂單工藝和工人技能雷達監控,采用動態虛擬產線形式優化產線組合,通過內部系統發送指令到5G AGV自動引導車,實現自動化物料配送及動態產線調節,全面消除線平衡損耗,帶來質級變化提升,賦能真柔性智造能力升級。
5G賦能,讓工廠生產線有效應對外部環境變化,數據驅動以銷訂產動態控制交期,滿足了服裝市場小單快反需求。紅豆集團通過中國聯通的柔性生產管理系統,改變了原有的傳統生產模式,為企業提高了資金的利用率和爆款命中率,降低庫存水位和成本壓力,提高企業競爭力。
智慧,讓農業插上現代化翅膀
春種秋收,農民樸實的愿望在科技的加持下愈發踏實了。
江陰市農業農村局聯合中國電信無錫分公司,利用5G技術,積極探索建設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智慧平臺體系,在江陰,720臺大型拖拉機、高速插秧機、自走式植保機、聯合收割機安裝基于5G技術的物聯網設備,實現了高精度定位、實時軌跡、精準運行狀態、作業過程中的實時圖像/視頻、作業面積測算等信息的采集,為機具監管、區域作業進度分析、作業補貼提供支撐,實現農機作業進度情況農機購置補貼測算及監管包含插秧、植保、收割、深耕、休耕輪作等補貼業務等管理處理。
同時,項目整合生態循環農業專題數據庫、農業社會保險專題數據庫、生態補償專題數據庫、智慧農機數據庫,建成江陰市農業社會化服務大數據中心。集成江陰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管理系統、江陰農業保險服務平臺、江陰生態補償系統、江蘇省農機監理信息管理系統的各類資源,實現各類業務應用系統便捷的一站式登錄,以門戶及一張圖的形式精細綜合呈現。
作為全省首批7個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試點縣之一,江陰圍繞“覆蓋全程、綜合配套、便捷高效”的試點目標,培育和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建立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努力打造服務平臺,推進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