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印發《關于促進托育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目標是到2025年,我市嬰幼兒托位總數達到6萬個左右,每個街道(鎮)至少有一個普惠性托育機構,基本形成多元化、多樣化、覆蓋城鄉的托育服務體系。
“隨著二孩、三孩生育政策落地實施,沒人帶孩子的矛盾日漸凸顯,嬰幼兒照護服務需求旺盛。”市衛生健康委婦幼健康處處長白明華表示,托育機構是指為3歲以下嬰幼兒提供生活照料、安全看護等服務的機構。目前,我市共有3歲以下嬰幼兒35萬人,可提供托位2.7萬個,在托嬰幼兒1.7萬余名。按照“十四五”期末“每千常住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到4.5個”的發展指標,到2025年,我市嬰幼兒托位數將達到6萬個左右。為此,我市將通過優化土地、規劃及備案政策,拓寬多元供給渠道,加大財稅資金扶持力度,強化人才培養機制,開展示范建設活動,建立健全監督管理等,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普惠性托育機構建設,打造托育服務的“蘇州樣板”。
什么是普惠性托育機構?白明華解釋,普惠性托育機構需符合國家相關標準規范登記備案,同時按照質量有保障、價格可承受、方便可及的普惠性導向,綜合考慮居民收入水平、服務成本、合理利潤等因素,通過市場形成普惠服務價格,以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切實解決群眾的后顧之憂。我市鼓勵托育機構開展普惠服務,其中,通過備案的社會辦托育機構,不高于普惠托育服務價格收托適齡嬰幼兒的,可獲得一次性建設資金補助,備案運營還可獲得普惠托位運營補助。
“為有效破解‘托育難’問題,我市還將鼓勵有條件的幼兒園招收2歲到3歲幼兒。”白明華介紹,在擴大托育服務供給方面,我市提出“三優先一推進”,即優先支持社區發展普惠托育服務,提供場地、減免租金等政府補貼措施;優先支持幼兒園開設托班,將開設托班納入今年后新擴建幼兒園設計規劃配套;優先支持單位為職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務等。同時,我市推進“醫育結合”托育服務模式,新改擴建二級及以上醫院,同步規劃建設托育服務設施,促進兒童早期發展、嬰幼兒健康管理、兒科醫療服務與托育服務融合發展。(記者 周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