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更加系統化的河湖治理模式
昨天,在蘇州市水務局舉辦的2021年全市河湖長制工作培訓會上,《蘇州市消除劣V類水體“一河(片)一策”方案編制工作大綱(試行)》(以下簡稱“大綱”)首次公開。這標志著蘇州開啟了更加系統化的河湖治理模式。
2020年蘇州市城鎮黑臭河道基本消除,今年蘇州又提出3年內消除劣V類水體的新目標。為有效推進我市“消劣爭優”河湖長制重點任務,預防“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片面河湖治理方式,蘇州市水務局聯合水環境治理專家推出“大綱”,旨在從項目背景、概況、水環境現狀調查分析、問題分析、治理目標、主要任務和措施6個方面,結合實際問題為導向,將消除劣V類水體的工作落實為相應的治理措施。
“大綱”提出,水環境現狀調查范圍應根據劣V類河道等級確定向陸域延伸的距離,具體范圍為:縣級及以上河道向兩側延伸不少于500米,鎮級河道向兩側延伸不少于200米,村級河道向兩側延伸不少于100米。具體調查范圍可根據產業布局、排污特征等實際情況適當擴大,其中沿河工業園區、畜禽養殖等要全覆蓋。
“大綱”編撰參與者、蘇州同科工程咨詢有限公司水環境治理專家黃游介紹,“河流水環境好壞,表象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治水靠一個部門單打獨斗難以完成。”此次“大綱”的編撰不僅考慮了水務部門的意見,還征求了蘇州其他相關部門意見,經認真梳理和討論,采納和部分采納意見40條。黃游說,例如,在蘇州市城管局的建議下,“大綱”中增加了廢棄污水管處理內容,要求已廢棄的地下污水管道及時規范封堵或拆除,避免雨水及滲漏河水進入市政管網,條件限制無法拆除的,必須采取安全措施。(記者 韓麗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