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發布了“2021年省生態安全緩沖區示范項目獎補資金”名單,此次全省共有5個項目入圍,太倉市港城組團污水處理廠配套生態安全緩沖區榜上有名。據悉,該獎補資金為1500萬元,用于生態安全緩沖區示范項目設施建設、提標改造,以及與示范項目直接相關的污染防治和生態環境保護等內容。
走進太倉港城組團污水處理廠配套生態安全緩沖區,高大的綠色蘆葦成片,清澈的池塘里魚兒嬉戲,仿佛置身在一處小型濕地公園。據了解,緩沖區共計11公頃,總設計水量為3萬噸/天,包含7.2公頃潛流濕地,1.9公頃表面流濕地,0.92公頃沉水植物塘。濕地由20組并行的復合垂直流濕地、4組梯田式潛流濕地、1個多級表面流濕地和1個沉水植物塘構成。污水處理廠尾水進入緩沖區后,通過“復合垂直流濕地+表面人工流濕地+沉水植物塘”的組合處理工藝提標、提優,最終排入六里塘,保障受納水水質。
太倉港是國家一類口岸,擁有38.8公里長江岸線,守護長江母親河的責任重大。太倉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經濟發達,減排壓力大。太倉市港城組團污水處理廠作為太倉港區重點公用配套環保設施,原尾水排口設置在長江邊,一定程度上威脅著長江水生態系統健康。
2018年以來,太倉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思想,全面實施入江排污口排查整治,計劃取消港城組團污水處理廠設在長江的排污口,在污水處理廠處理工藝末端,配套建設生態濕地凈水工程,構建“潛流濕地+表流濕地+沉水塘”復合型生態濕地。緩沖區充分利用濕地對污染物的吸附、降解功能,使氮磷等污染物得到生態降解,大幅降低入河入江污染負荷,增加內河生態流量,擴大生態環境容量。
太倉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周洪海說:“生態緩沖區投入約1.5億元,其中濕地部分建設在8千萬元左右,項目建成以來,污水處理廠水質已提升至地表Ⅳ類水標準,不僅削減了長江污染負荷,還將干凈水源補充至區域地表水體,改善了整體水環境質量,對長江太倉段生態岸線具有明顯的環境效益。”
據悉,該項目正在著力建成太倉沿江“生態凈化型”生態安全緩沖區,成為兼具尾水深度凈化、生態濕地、科普宣教、城市景觀等多種功能的綜合性生態濕地區,并最終形成一套人工生態濕地尾水深度凈化生態安全緩沖區建設技術規范,為我省“生態凈化型”生態安全緩沖區提供典型范例。(宋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