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科技創新要素和資源集聚,持續為產業發展導入“核”動力,跑出創新發展新速度——
太倉:科技招商加速構建科創森林
今天,太倉市第十屆創新創業推進月開幕式暨科技招商大會將舉辦,太倉市科技招商中心同時揭牌成立,點燃科技招商“雙引擎”,跑出創新發展新速度。
從傳統的科技工作向科技招商工作升級,放大科技工作職能的背后,是太倉對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區域發展進行戰略性資源儲備的系統謀劃。
太倉此舉釋放出強烈信號:將加快科技創新要素和資源的集聚,引進、培育創新能力強、市場潛力大的高新技術企業和科創團隊,逐步構建科創森林生態,持續為城市產業發展導入“核”動力。
機遇疊加、動能轉換,科技創新工作進入全新賽道
科技招商中心揭牌成立的同時,太倉將迎來3位重量級創新發展顧問。
中國科學院院士閆楚良,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原司長趙玉海,上海市政府參事、國家新能源汽車及動力系統實驗室主任余卓平,3位大咖將成為太倉科技招商工作的“把關人”。
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期,科技創新工作對地方產業發展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對太倉來說,在這一時期統籌部署科技招商,將科技工作推入全新賽道,正逢其時。
多重機遇疊加下,“太倉速度”正在引發城市發展新裂變。對接上海國際科創中心建設,強化對人才、信息、技術、項目、資金等創新要素和資源的吸引,加速發展動能轉換,將是太倉變機遇優勢為發展勝勢的關鍵。
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科技體系在地方政府職能系統中的“分量”正在不斷加碼,逐步參與到地方園區規劃、項目引入的多個環節。
“科技招商有助于推動形成多層次園區建設體系,爭取國家重大創新平臺落戶,吸引一批與太倉產業契合度高、經濟效益好、帶動作用強的項目。”太倉市科技局局長萬芬奇說。
與傳統招商重點考量項目的畝均稅收、資產投入等指標不同,科技招商更關注成長性,以及所需生產要素的投入;相比傳統企業,科技企業對于效率的要求也更高。
兩者之間的巨大差異,決定了地方政府需要采用一系列完全不同的招商思路,這也對科技招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評估能力,精準判斷出一個科技項目的含金量和成長性。
從某種角度上說,科技招商是一座城市進行“天使投資”,必須要有專業投資人一樣的判斷能力,能夠快速地辨別一個科技項目的發展潛力。
“這就需要我們有一支專業的科技招商力量,并和地方科技系統緊密結合。”萬芬奇說。
今后,借助“智囊團”的專業素養,太倉科技招商中心將打造一支懂科技、會招商的專業“鐵軍”,不僅能夠了解項目的市場空間,還能夠直接穿透科技術語,直達項目的技術內核。
雙向賦能、融合驅動,提升科技工作精準度、效率值
開展科技招商,旨在為地方產業發展帶來更多“從0到1”的突破。但這項工作本身,卻是太倉科技工作基于現有基礎,在新時期進行的延伸、升級,是“從1到100”的放大。
一直以來,太倉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突出創新發展、人才會聚、資源集聚。
截至2020年底,太倉全市人才資源總量達21.19萬人,高層次人才數達2.03萬人。今年上半年,太倉新引進落戶人才型企業150家,新增企業創新人才11315人。
目前,太倉全市累計擁有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8家(國家級2家)、省級以上眾創空間18家(國家級2家)、省級眾創社區1家、省級科技企業加速器2家,省級產業孵化鏈條2家,累計孵化面積67萬平方米,入駐率平均81%。
立足當下,籌謀未來。太倉將通過科技招商的雙向賦能、融合驅動,提升科技工作的精準度、效率值,構筑新的創新集群優勢。
根據太倉全市產業發展規劃,圍繞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航空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方向,聚焦平臺、企業、人才、項目等科技創新要素,重點引進國內外高校院所平臺、研發機構、人才項目等。
今天,蘇州思萃免疫技術研究所、蘇州吉太航空研究院、天航長鷹創新研究院、蘇州市祥冠合金研究院、太倉力合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研究院、蘇州航空航天飛行研究中心等6個研究院所將在太倉揭牌成立。
從名字已不難看出,6個研究院所涵蓋生物醫藥、航空、新材料等領域,精準契合了太倉未來的產業方向。一個個高水平研究院所的落戶,將加速高水平創新資源向這塊創新沃土匯聚。
更完善的體制機制,也將推動科技招商工作規范化高效化運作。
未來,太倉將建立起全市協同配合、高效運轉的科招體系機制,在項目洽談、資源匹配、載體資源等方面深化對接,形成區塊聯動、工作協同的一體化招商體系。
同時,在專業科技招商隊伍的基礎上,構建多方位、立體化的招商信息網絡,聯手國內高端機構、社會組織,開展市場化招引。并通過激勵機制,調動內外部工作積極性,持續導入科技資源。
既種大樹、也育幼苗,精準發力培育自身科創生態
在今天的開幕式上,中科智慧產研城、城廂鎮(西安)創新創業飛地孵化中心、太倉高新區(北京)創新中心、太倉高新區(深圳)創新中心、太倉港區(同濟嘉定)協同創新中心、“航小天”網絡空間安全眾創空間等6個創新載體揭牌,其中4個是飛地創新中心。從擴大盤活科技招商承載空間出發,太倉的科技招商工作,將重點放在了構建科創森林上。
正如傳統招商離不開本地產業鏈、產業集群的構建、完善,科技招商工作的表象是實現人才、項目等創新資源的匯集,內核是自身科創生態的培育、成型。
“既要‘種大樹’,也要‘育幼苗’‘栽花草’,還要有花鳥蟲魚與其相融相生,森林才能枝繁葉茂、生機勃勃。”萬芬奇說,這考驗的是政府這只“有形之手”,如何圍繞企業創新主體精準發力。
科技企業要什么?
科技企業需要的扶持不是傳統的土地、稅收減免等,他們需要的是人才的引進、金融杠桿的運用以及相關產業的配套。
直接服務創新主體的科創載體,將迎來一次全面升級。
太倉將簽約引進8家專業的科創載體運營機構,專業化做好項目孵化全鏈條服務。并鼓勵區鎮對現有空間資源進行整合,清退一批非科創項目,營造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
同時,太倉將全力打通科創孵化鏈條,加速形成市鎮兩級協同的孵化鏈體系,眾創空間、孵化器盡可能集中創新濃度高的市區板塊,加速器、產業園區可布局在各鄉鎮。
保障科創政策的落地,則讓創新創業環境進一步優化。
未來,太倉將聚焦融資、應用、經費等環節,提供有力完備的政策保障,并建立技術專家、產業專家(企業家)、投資人、政府部門為一體的決策隊伍,提高決策效率,提升政策落地速度。
“通過營造最好的創新生態、最強的產業生態、最優的親商生態,幫助今天活力滿滿的‘瞪羚’,成為明天強大的‘獨角獸’。”萬芬奇說。
科技招商的全面展開,將加速創新驅動科技和產業聚變,吹響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沖鋒號”,全力助推太倉向產業鏈高端邁進、向高附加值領域進軍。(記者 顧志敏 見習記者 周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