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制度創新+項目建設”雙輪驅動,為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昨天,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舉行兩周年建設成果新聞發布會,發布9類共41項新的制度創新成果。
今年是一體化示范區建設制度攻堅、項目攻關的全面發力年。示范區執委會會同兩區一縣、三級八方進一步加大制度創新度,提升項目顯示度,增強民生感受度,示范區建設取得新進展,呈現新面貌。
創造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新成果
10月15日至16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兩周年建設工作現場會在吳江區召開。會議對示范區兩周年建設工作給予高度評價:兩年來,一體化示范區邊探索邊實踐,不僅打造了一個區域協調發展的“樣板間”,也創造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經驗,對長三角全域乃至全國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發揮了重要示范帶動作用。
今年以來,示范區聚焦一體化重點領域,又推出41項新的制度創新成果,深入推進第一年32項制度成果深化落地,第一批制度成果加快向全國復制推廣。同時,持續完善“機構法定、業界共治、市場運作”的新型跨域治理模式,凝聚了一大批優秀市場主體和優質要素資源參與示范區建設。
隨著國家戰略的深入推進,制度紅利持續釋放,示范區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勢頭更為強勁,呈現出更加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景象。
41項創新成果分規劃管理、生態保護、土地管理、要素流動等9個方面。
在規劃管理領域,聚焦省際毗鄰區域統一規劃體系,形成5項新成果。比如,針對跨界地區在制定統一規劃中標準不統一、空間不協調的問題,出臺先行啟動區規劃建設導則,率先實現跨省域空間規劃“一套標準管品質”。
在生態環保領域,聚焦鞏固示范區生態綠色本底,形成5項新成果,包括針對跨省域環評辦法各異,開展示范區環評制度集成改革,實施“正面清單”制,實現最大范圍簡政放權。
在項目管理領域,聚焦打造便捷高效投資環境,形成3項新成果。比如,設立示范區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并為示范區投資項目統一賦碼“310052”,實現跨省域項目便捷審批和高效監管。
在要素流動領域,著眼于暢通各類要素在更大范圍內自由流動,形成13項新成果。包括率先開展長三角科技創新券通用通兌試點,首批納入服務機構615家、服務資源25000余項。出臺首個跨省域人才“十四五”規劃,推出職稱聯合評審、專業人才資格和繼續教育學時互認等政策,破除人才流動的瓶頸障礙。
在公共服務領域,聚焦服務資源跨域共享,形成5項新成果。比如,針對三地服務事項和標準各異等問題,推出第二批13項標準統一和互通共享的公共服務項目清單,涵蓋衛生健康、醫療保障、政務服務等六大領域,提高群眾獲得感。
重點項目建設取得新進展
今年,示范區還全力推進65個重大項目建設。
聚焦先行啟動區整體規劃建設,今年,示范區重點推進水鄉客廳、青浦西岑科創中心、吳江高鐵科創新城、嘉善祥符蕩創新中心“一廳三片”建設。按照“生態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實踐地、跨界融合創新引領的展示區、世界級水鄉人居典范的引領區”愿景目標,全力推進水鄉客廳建設。
10月16日,水鄉客廳藍環示范段理水筑綠項目等8個項目正式開工啟動。為推進開發建設,形成了跨域統籌生產力布局的水鄉客廳城市設計方案,實現“一張藍圖管全域”;組建了由兩省一市同比例出資、同股同權的長新公司,實現“一個主體管開發”;成立水鄉客廳建設聯合指揮部,實現“一個平臺管實施”。
青浦西岑科創中心重點推進華為研發中心建設,加快打造創新社區。吳江高鐵科創新城重點加快蘇州南站高鐵樞紐建設,探索實現城站一體。嘉善祥符蕩創新中心重點聚焦創智水鄉建設,建設形成特色創新中心。
在生態環保提升方面,積極參與太湖流域綜合治理,重點推進10個生態環保項目。其中,太浦河共保聯治示范段完成22公里生態綠廊建設,在共同提升水環境、美化水岸景觀過程中,三地深化“聯合河湖長制”,跨界共治一方水。元蕩岸線(二期)工程全面提速,在跨域水體生態修復和岸線貫通工程中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標準,并在修復中融入綠色、低碳的技術和理念,彰顯示范性。
聚焦跨域出行更便捷,今年,示范區重點推進12個互聯互通項目。滬蘇湖鐵路示范區段、上海地鐵17號線西延伸段加速推進,通蘇嘉甬鐵路、滬蘇嘉城際等前期工作抓緊開展,新打通復興路—曙光路等省際“斷頭路”。通過委托審批、聯合審批等方式提高審批效率,通過施工技術“標準一把尺”,實現三地跨省域項目建設“跨域無感”。
聚焦科技創新、產業協同,重點推進17個產業創新項目。華為、英諾賽科、中車星艦、云頂新耀等一批重點企業在示范區聯動發展,推動產業鏈補鏈固鏈強鏈。長三角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復旦大學創新學院、浙江大學智慧綠洲、蘇州大學未來校區等一批重大平臺加快在示范區落地,提高示范區創新策源能力。
為人民群眾增添新福祉
聚焦提高群眾獲得感、滿意度,兩年來,示范區在民生服務方面收獲滿滿。
以社保卡為載體的“一卡通”機制,目前已覆蓋283萬居民,在交通出行、旅游觀光、文化體驗等方面率先實現“同城待遇”。以汾湖為民服務中心為代表的吳江、青浦、嘉善“跨省通辦”綜合窗口,已實現個體工商戶開業、社保卡補換卡、企業檔案查詢等一大批服務事項可在一地辦結,三地群眾“不出省可辦三地事”。
以沉香村、蓮湖村、善灣村為代表的一批示范村著力打造融生態、產業、文體、旅游于一體的世界級美麗鄉村集群,為推進鄉村振興、共同富裕探索新路。
此外,上海優質公共資源正加快輻射示范區全域。上海世外教育在吳江設立附屬實驗小學已開始招生。上海國際婦幼保健院托管嘉善婦幼保健院,合作加快推進醫聯體項目。
充分發揮示范區重大事項決策平臺作用,今年以來,示范區64家理事會成員單位各盡其責,共推示范區建設。開發者聯盟作為參與示范區建設的重要市場力量,今年又吸納16家新成員,總數達到41家單位。這些聯盟成員深度參與一批重點項目開發建設,為示范區建設注入強大要素資源和發展動能。(記者 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