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工業互聯網助力企業轉型升級,智能制造融合發展——
“蘇州制造”如何沖上“云端”
5G+工業互聯網,進一步打響“工業互聯網看蘇州”品牌,為蘇州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帶來了新起點、新變革和新機遇。蘇州力爭到2022年,建成基礎支撐有力、融合應用引領、創新生態活躍的全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領先城市。
20日,由蘇州市工信局主辦,蘇州市企業服務中心(蘇州市智能制造融合發展中心)承辦的“智造蘇州 奔跑未來——5G賦能助企發展”圓桌論壇順利舉行,來自工業互聯網服務機構、通信運營機構的嘉賓們圍繞“5G+工業互聯網賦能企業發展”話題進行交流,介紹了5G的應用優勢、典型工業應用場景和未來發展趨勢,由蘇州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工作探討實現“云端車間”“云端工廠”的最優路徑。
智慧工廠 數據驅動
位于蘇州工業園區的博世汽車電子中國區工廠,是博世全球范圍內最大的研發和制造中心之一。在博世蘇州的智能化生產車間,以前需要人工來進行物料的補給,現在已經實現了全部的無人化和自主化,機器人會自動把物料送到需要的點,相關生產線已經完全實現了全自動生產。
論壇中,中國電信蘇州分公司副總經理顧錦飛介紹,蘇州電信聯合博世汽車將5G技術融合到智能制造的場景中,助力“智慧工廠”建設,最終實現“數據驅動工廠”的愿景,推動博世蘇州成為率先在博世全球將5G融入實際量產的試點。
同時,蘇州電信持續打造5G+工業互聯網標桿項目,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幫助蘇州工業園區整體產業發展。
在5G技術的加持下,蘇州電信與通力電梯合作,通過對通力馬達、轎廂、電器三個車間進行5G覆蓋,利用邊緣計算服務器搭建5G企業定制專網,共同打造5G全連接智慧物流體系,憑借5G MEC專網,結合AGV、立體倉庫高效運行,實現通力電梯工廠的業務流、信息流、實物流、價值流的全流程互通。
5G應用 產業升級
中國移動蘇州分公司副總經理王利民認為,5G和工業互聯網作為新基建兩大重點領域,是相互成就的關系。
他說,實際上,5G+工業互聯網不僅僅是5G和工業互聯網,而是5G與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一體化融合。
一方面,5G可有效解決工業有線技術移動性差、組網不靈活、特殊環境鋪設困難等問題,突破現有工業無線技術在可靠性、連接密度、傳輸能力等方面的局限,有效滿足大規模數據采集和感知、精準操控、遠程控制等工業生產需要。
另一方面,工業互聯網將為5G應用開辟廣闊空間。大量的工業企業還處于傳統生產方式,它們正加快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進程,為5G提供極為豐富的應用場景,支撐5G不斷發揮商用價值。
目前,蘇州移動已開通5G基站達9948個,年內達到13100個,5G用戶超250萬,累計拓展各類5G重點行業應用項目60余個,持續推進5G+工業互聯網產業升級和融合創新,5G網絡建設及應用探索都走在了全國前列。
蘇州移動依托集團“1+1+1+N”5G+工業互聯網架構體系,與沙鋼中億豐羅普斯金、緯創資通、昆山華恒等龍頭企業合作,打造多個業界“第一”的標桿項目,完成5G項目簽約超100余個;蘇州移動攜手產業合作伙伴,打造全國首個5G+工業互聯網的產業園(金光5G產業園),深度拓展5G+垂直應用,產業園將5G+全面覆蓋工業互聯網各類應用場景,具有較強的示范性。
企業上云 開放生態
有5G+工業互聯網助力,“云端車間”“云端工廠”就在前方,但企業還需獲得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支撐。
今年以來,中國聯通在蘇州高新區自建了綜合二級節點,正在推進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的建設和運營工作,全力服務蘇州產業數字化轉型。目前,節點已接入企業114家,標識注冊量突破2個億,覆蓋了食品加工、日化、電氣裝備、新型顯示、電纜光纜、物流等多個行業。
那么,二級節點的建設能給蘇州工業企業帶來哪些好處?
中國聯通蘇州分公司副總經理王筱介紹,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建設數字中國,打造自主可控的標識解析體系。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是工業互聯網網絡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支撐工業互聯網互聯互通的神經樞紐,奠定數據互通與網絡互聯的基礎,對于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類似互聯網領域的域名解析系統,其中標識就是網絡的“身份證”。通過給每一個對象賦予唯一的標識,并借助標識解析系統,實現跨地域、跨行業、跨企業的信息查詢和共享。
王筱認為,蘇州企業要做好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首先需要做好基礎設施建設,標識解析就是其中最主要的基礎設施,用好標識,筑牢數字化轉型的根基。
為了更好地服務企業發展,蘇州聯通面向企業客戶提供標識節點基礎軟件、聯通標識解析IPaaS平臺、平臺應用一體化服務,面向客戶提供基礎發碼應用、設備管理、防偽防竄貨、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供應鏈管理、數字化營銷等多種應用,提升企業間和跨企業的協同效率,構建了開放的應用生態。
企業數據 安全第一
在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之下,信息技術融合帶來的工控安全、數據安全、網絡安全風險與日俱增,企業內部實現了數據共享,黑客等不法分子也正好可以一網打盡企業所有信息,這是任何一家企業都沒法接受的。
安全第一,對個人和企業都是一樣。
蘇州申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蔡體智指出,在工業互聯網定義中,信息安全能力是基礎能力。信息安全治理體系分為技術體系、組織機構體系和管理體系,三者缺一不可。技術體系中,我們首先要有個邊界意識,通過隔離措施,防止辦公網絡里的風險傳播到生產網絡中里來,這是個大門效應。其次,企業要強化終端安全意識,這里有個提醒,一般不使用殺毒軟件這類程序,而是使用權限管理軟件,即使病毒落地到了終端上,只要我們沒有允許,它一樣運行不起來。第三,對OT全網的安全態勢感知能力,需要具備可視化能力和聯動處理能力,可以清晰地看到網絡動態,并且將風險自動控制起來。
蔡體智提醒:“我見過多少企業明明有好的制度,但出了事情查原因時,都是因為沒有遵守制度而導致的。”他建議,企業可以參考《工業互聯網工程技術人員國家技術技能標準》,重視培養執行層技術人員,還要設置決策層、管理層人員。當然,很多企業也可以委托第三方專業團隊,作為自己安全生態伙伴,也是很好的選擇。(記者 張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