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農商銀行探索“黨建+金融”服務模式,凝聚發展合力——
274名“飛燕專員”助力鄉村振興
□蘇報融媒記者 商中堯 陳潔
近日,常熟農商銀行3個網點被納入“15分鐘”醫保服務圈省級示范點建設,這是該行在黨建引領下,搭建“金融+政務”服務圈和“金融+生活”服務圈的又一成果。
今年6月,常熟農商銀行與常熟市委組織部聯合開展“黨建引領 金融惠民 助力鄉村振興”專項行動,以“黨建+金融”服務模式,推進黨建引領鄉村建設向縱深發展。該行274名熟悉農業農村工作及農村金融業務的“飛燕專員”深入常熟鎮村兩級掛職,全力支持基層黨組織建設及農業農村發展,推動金融服務與政務服務、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鄉村振興深度融合,不斷提升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扮好政銀合作搭橋人
日前,在董浜鎮黨委委員(掛職)、常熟農商銀行董浜中心支行行長楊文曉的努力下,董浜中心支行試點推出常熟鄉鎮首家“企業開辦一站式服務專窗”。企業主可以在銀行專窗辦理設立登記、印章刻制、銀行開戶、稅務辦理等6個環節,實現一步到位。
自掛職以來,楊文曉積極思考如何整合黨建共建雙方的資源優勢,為群眾、企業解決實際困難,辦好實事。在調研過程中,他了解到企業主在開戶過程中存在行政服務中心與金融機構“兩頭跑”的問題,經過與政務單位和總行相關部門多方協調,“企業開辦一站式服務專窗”在董浜中心支行落實,這也是常熟農商銀行“政銀惠民工程”推進的結果。
自“政銀惠民工程”開展以來,常熟農商銀行通過政銀共建把醫保、社保、行政審批事項等引入網點,并配備掛職人員就近為百姓提供綜合性的金融與便民服務。目前醫保業務27項窗口及自助業務實現常熟地區支行全覆蓋,累計激活電子醫保16萬戶,社保業務23項,窗口及自助業務覆蓋常熟地區101個網點,制發三代社保卡2萬余張。
“派駐‘飛燕專員’對接當地金融需求,能夠更好地服務當地經濟發展,培育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持常熟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常熟農商銀行黨委副書記、行長薛文說。
做好鄉村治理助推人
“蘆蕩烽火、使命必達!”這是常熟農商銀行沙家浜中心支行的行動口號,也是唐市支行行長助理張艷躍在沙家浜鎮唐北村掛職時一直銘記于心的服務原則。
沙家浜鎮唐北村外來人口較多,村民家里大多有房屋出租,亂堆亂放問題突出,嚴重影響村容村貌,鄉村治理推進困難。
到崗掛職后,張艷躍積極思考如何將金融服務與鄉村治理有效銜接。她多次牽頭組織總行相關部門與村委會溝通交流,成功把新時代文明實踐積分項目引入唐北村,將星級文明戶積分、“學習強國”積分和志愿者積分“三分合一”,并與該行飛燕積分體系打通,居民可使用文明實踐積分在該行普惠金融服務點、手機銀行等兌換各類生活用品。
目前,常熟農商銀行已在該市范圍內全面推廣新時代文明實踐積分項目,在小義村、新和村、合豐村等10多個村落地星級文明戶評定及積分兌換工作,累計評定文明戶734戶,文明積分兌換328筆。
根據常熟各地實際情況,“飛燕專員”將金融服務與城鄉融合、鄉村治理、農業農村改革等緊密聯系起來,促進金融服務與農村基層黨建深度融合,常態化開展黨員聯學、活動聯辦、服務聯抓、陣地聯建,發揮黨組織組織優勢,匯聚金融資源向基層下沉,讓黨建共建工作更好地融入地方、融入農村。
當好服務群眾貼心人
農村地區金融需求普遍存在碎片化、多樣化、復雜化的特點。為補齊農村金融短板,常熟農商銀行要求“飛燕專員”積極參與開展各專項工作,并以專員為紐帶,積極對接各類資源,走進當地老百姓心坎里。
張秋晨是常福街道光明村黨委委員(掛職)、常熟農商銀行大義支行家庭金融服務經理,現在,她更是村民們的“貼心人”。“有困難,找小張”是村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話。
常福街道的李招娣此前因宅基翻建問題與鄰居產生了矛盾,由于新宅基的建設需要全體村民同意,而她沒有積蓄翻建新房,遲遲不肯簽字。了解到這一情況,張秋晨一邊勸說李阿姨放寬心,一邊積極為她想辦法。在張秋晨的努力下,李招娣申請到了50萬元的貸款支持,不僅解了李招娣的燃眉之急,密切了鄰里感情,更為街道各村解決這類矛盾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飛燕專員”積極踐行“兩在兩同”建新功行動,聚焦群眾的“關鍵小事”,解決百姓的“心頭大事”,把主動關心群眾的態度帶到群眾中去,主動走村訪戶,找需求、送服務,就近對接金融需求,深入推進整村授信工作,推廣“惠民貸”等整村授信產品,投放農戶小額普惠信用貸款。截至目前,整村授信累計授信戶數8964戶,授信金額13.65億元,用信戶數4607戶,用信余額7億元。
常熟農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莊廣強表示,作為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常熟農商銀行要落實“學黨史辦實事”要求,“飛燕專員”們要積極投身鄉村振興建設,引金融活水精準“滴灌”鄉村,助力常熟市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標簽: 274名“飛燕專員”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