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莉參加“護學崗”工作,維護校園周邊環境秩序。□記者 王小兵 攝
她不善言辭,靠著韌勁和巧勁做好服務工作讓群眾信服;她腿腳不好,但因為工作在朋友圈步數排行榜上總是數一數二——
為“第二故鄉”打造最美模樣
□蘇報記者 肖辛
人物名片
最美勞動者:孫文莉(城市管理協管員)
所屬單位:張家港市楊舍鎮綜合行政執法局
從業時間:4年
她是共建文明家園的宣導者,不善言辭,卻精通群眾工作;她是捕捉市容秩序問題的健步者,腿腳不好,但堅持用腳步丈量城市的美好;她是新蘇州人,始終用行動證明自己如同愛家鄉一般深愛這座城市……
她叫孫文莉,張家港楊舍鎮綜合行政執法局執法六中隊的一名普通協管員,“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精一行”的執著信念,推動著她努力為張家港這個“第二故鄉”打造最美的模樣。
帶著病痛刷新步數排行榜
做稱職的城市“美容師”
“她呀,像一枚停不下來的陀螺。”說起孫文莉,同事們大都這樣評價。
自加入城市管理隊伍以來,她便極少坐班,永遠穿梭在楊舍鎮管理區域的每個角落。即使是雙休日和節假日,她的身影也時常出現在各個路段。看到群眾有困難,她熱心相助;看到里面有垃圾,她隨時撿起;看到墻面出現亂涂亂貼,她及時清理;看到有商家占道經營,她馬上制止……件件看起來都是瑣碎小事,但孫文莉永遠守著“為人民管理城市”的初心,把它們細致做好。
即使不見面,孫文莉身邊的人也都清楚她每天有多忙,因為在微信朋友圈步數排行榜上,她永遠數一數二。
但很少有人知道,孫文莉患有踝關節疾病,之前因為疼痛,她一直吃藥堅持,直到撐不下去,才不得不做了手術。醫生一再叮囑她,術后不宜久站,不然會使病情加重,下肢還會產生麻木感。可就在張家港市奪取“文明城市六連冠”的關鍵時期,她卻固執地每天堅持在外工作10多個小時,規范車輛停放上百例、規范門店經營行為300多例。其間,她遇到一戶頂樓居民在沒辦理手續的情況下擅自翻修房頂,于是便忍著疼痛麻木,一天上、下樓四五次,摸清現場情況、做通居民工作、快速解決問題。
身體上的病痛總是被破解管理難題后的成就感沖淡,孫文莉常常笑著說:“十年圖破壁,功到一朝成。不能讓大家那么久的努力付諸東流,能出一份力是一份力!”
當好“管家”是門技術活
靠韌勁巧勁才能讓人信服
如今,孫文莉負責著張家港市楊舍老街、梁豐路的市容管理工作。和記者一路聊著,她還不忘時刻注意道路兩側是否有不和諧的“小毛病”,發現問題不用多說,隔著店門叫一聲商戶名字,店家工作人員就會立刻出來自覺改正,恢復道路的整潔有序。
而就在一年多前,這兩條路由于人流量密集,固守經營舊習慣的老店多,一度還是管理難點區域。
“別看她不善言辭,做起群眾工作來就像換了一個人,可是一把好手!”楊舍鎮綜合行政執法局督察科負責人袁輝笑著說。原來,初來乍到時,孫文莉每天給自己安排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挨家挨戶串門聊天,特別是一些市容責任落實經常不到位的商戶,沒多久就把店家的脾氣性格、經營習慣、困難需求摸準了。
孫文莉常說,當好“管家”也是個技術活,自己夠專業,群眾才能信服,工作就好開展多了。為此,她經常利用業余時間,參加法律法規培訓,掌握更多專業知識,不斷提升業務能力,遇到問題心里就有底了。
前不久,孫文莉在巡查中注意到,梁豐路有兩家挨在一起的鋁合金制品店鋪,為了方便經營,把各自的攤位擴大到了公共道路上,對現場交通通行造成了影響。和社區上門溝通,店家滿口答應改正卻沒行動;出具整改通知,又都置之不理。了解到雙方是競爭關系,互不相讓后,孫文莉找到其中一戶,一連半個多月上門講道理、說法規。和老板談沒用,她轉而跟老板娘去講理,了解到老板夫妻二人是新蘇州人,孩子面臨上學問題,她便將做文明新市民可以享受的積分政策清楚解釋。這家商戶最終自覺撤回了占道物品,見此情景,另一家店也把攤位收了回去。
從吃閉門羹到讓當事人心甘情愿主動整改,孫文莉靠的是韌勁和巧勁。當不少本地老店家得知孫文莉是新蘇州人時紛紛表示,一名來自外地的城管協管員尚且能如此用心地管理城市,自己作為土生土長的本地人,更應該當好主人翁守護家園的美好。如今,不少曾經的被管理者看到她在店外規范市容環境問題,會積極出手幫忙。
“城市管理工作看上去‘得罪人’,能做到得人心,真的很有成就感!”孫文莉笑著說。
“背奶媽媽”堅守抗疫一線
“臨陣脫逃對不起我的職業”
2020年春節,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無數人的團圓夢。全市數以萬計的城管工作者第一時間投入抗疫第一線。
此時,孫文莉仍在哺乳期,她的孩子才8個月大。考慮到她的實際情況,同事們在工作安排表上,悄悄減少了她的出現次數,卻又被她自己一一添上。
孫文莉說:“我是一個媽媽,也是一名退伍軍人,在黨最需要的時刻,我就得出列。我要給我的孩子做出榜樣,讓他以我為榮!”就這樣,還沒來得及細細體味初為人母的喜悅,她就跟同事們一起投入緊張而忙碌的工作中,做起了“背奶媽媽”。每天,她頂著嚴寒,忍著漲奶帶來的不適,奮戰在第一線。別人趁吃飯時間稍稍緩解放松,她還得抓緊時間擠奶,有時甚至只能匆匆吃一口飯,可她嘴角卻自始至終帶著笑意。“這點兒困難,我能克服。”這是她常掛嘴邊的一句話。
結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已是夜里11點。她只能細聲跟熟睡的孩子說上幾句悄悄話,輕撫孩子的小臉入睡。第二天孩子還沒起床,她又奔赴了“戰場”。“有時我覺得自己不是一個稱職的媽媽。可如果臨陣脫逃,就對不起我的職業,配不上城市管理者這個稱呼。”
標簽: 為“第二故鄉”打造最美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