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苑衛生服務站社區醫生為居民進行超聲骨密度檢測。□記者 車晉彧 攝
大多中老年人都了解自己血糖、血壓情況,但知道自己骨量的不多——
測骨量,何時成為常規檢查?
□蘇報記者 周函
最近,我市公布的首次骨質疏松調查顯示,我市50歲以上人群中,52.2%存在低骨量,25%的女性患有骨質疏松。專家疾呼,要像了解血糖、血壓一樣,了解自己的骨量。但從目前看,要將骨量檢查作為常規檢查項目,還有一定難度。
現狀
知道自己骨量的不多
“很多老人都能準確報出自己的血壓、血糖,但是提起骨量,絕大多數人報不出來。”蘇大附二院骨科主任醫師徐又佳是全國骨質疏松方面的專家,還擔任中華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分會副主任委員。他介紹,隨著骨量不斷流失,骨質疏松發生后易出現疼痛、脊柱變形、脆性骨折,其中髖部骨折危害最大。臨床中不少老人已經發生骨折,但還不知道患有骨質疏松。
近日,我市發布骨質疏松流行病學調查數據,調查的是50歲以上人群:52.2%的人存在低骨量;25%的女性患病;知識知曉率為4.5%;過去一年中,20%的人接受過骨密度檢測。
徐又佳介紹,骨量反映骨骼健康情況,要知道骨量情況,需進行骨密度檢查。雙能X線檢測是國際公認診斷骨質疏松癥的金標準,我市大醫院都采用該方法。
近日,記者來到蘇大附一院健康管理中心、蘇州市立醫院本部體檢中心、蘇州市獨墅湖醫院體檢中心,受訪的30多位中老年體檢者中,只有徐女士一人是主動選擇了骨密度檢測項目。據了解,徐女士選擇檢查的原因是,她的姐姐曾發生摔跤骨折,她也想測一下自己的骨量。
徐又佳介紹,檢查是為了能實現早發現、早治療。通過有效的藥物治療,不僅可以降低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發生風險,還能緩解骨痛,提高活動能力等。目前,不少藥物都已納入醫保目錄。
原因
受經濟和錯誤觀念影響
這么重要的檢查,為啥在大醫院體檢選擇的人不多?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多數人還未意識到檢查的重要性,而一次檢查需要300元,價格偏高也是重要原因。
蘇大附二院骨質疏松癥臨床中心醫生魏祺介紹,骨密度檢測比例低,和老百姓對骨質疏松缺乏正確認知有關。接診時,有的中老年人已出現駝背、變矮等情況,只是認為自己老了才這樣,沒想到這是種疾病。2020年蘇州市居民健康素養監測報告也顯示,市民對骨質疏松相關知識相對匱乏,僅有11.75%的市民正確認識骨質疏松癥,而高血壓、糖尿病等知曉率處于較高水平。
在蘇大附一院健康管理中心,記者注意到,含有骨密度檢測的體檢套餐價格較貴,在3800元以上,而不含骨密度檢測的體檢普通套餐價格在1600元左右。“對于選擇普通套餐的老人,我們平時也會推薦加做骨密度檢測,但選擇的人寥寥無幾。”蘇大附一院健康管理師季曉東介紹,老人更關注心腦血管檢查、CT報告以及腫瘤指標,其實骨密度檢測和胸部CT的價格差不多,都是300元左右,但是胸部CT已經是體檢必選。“選擇高價體檢套餐的,在進行個性化調整時,還會特地劃掉骨密度檢測。”
“單位體檢中,為員工選擇骨密度檢測的,一年也就三四家,經費有限也是主要原因。”季曉東表示。
期盼
項目普及、納入免費體檢
如何讓更多人進行骨密度檢查?在普及相關科普知識、提高市民認知度的同時,政府開展相關健康防治項目,推廣采用方便、價廉的檢測方法,也是重要途徑。
“從知識普及到采取健康行動,有一個過程。”市疾控中心慢病防制科科長陸艷表示,本世紀初,市民對血壓重要性的知曉率也很低,但通過宣傳教育,目前高血壓知識已經普及,很多人都知道要定期檢查血壓。
為了更好防治骨質疏松,2018年我市便將此納入健康市民“531”行動倍增計劃。目前,全市已建立骨質疏松市級、縣區級防治指導中心,以及社區防治站,開展骨質疏松篩查31萬余人。目標到2022年底,全市5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能夠開展。
為何社區能開展?記者注意到,在骨質疏松早期篩查及社區隨訪中,廣泛運用的是超聲骨密度儀,測量部位為足跟部或手部橈骨,雖然檢測沒有雙能X線骨密度儀精確,但可以進行初步篩選,而且操作方便快捷經濟,每次檢測費用只要數十元,兩三分鐘即可。但由于聲波穿透能力較弱,若要確診,需要使用雙能X線骨密度儀對患者腰部和左右髖部的骨骼進行掃描。
據了解,我市目前的老年居民免費健康體檢和市區企業退休人員免費健康體檢,包括心電圖、B超等,暫未納入骨密度檢測。但是張家港市在去年已有突破,在老年人免費健康體檢項目中,增加了足跟部超聲骨密度檢查及量表篩查,體檢經費由156元/人調整到190元/人。
“體檢項目的設定主要考慮群體患病情況和危害嚴重程度。”陸艷表示,首次市民骨質疏松流行病學調查,為我市更好地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學依據,未來隨著有關政策調整,骨密度檢查項目或有望加入到老年人免費健康體檢中。
標簽: 測骨量,何時成為常規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