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蘇州籍兩院院士顧誦芬和清華大學王大中院士分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此外,蘇州單位主持、參與的項目中,有5個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二等獎,有2個項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名人選獲國際科技合作獎。
據市科技局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國家科技進步獎方面,華天科技(昆山)電子有限公司、蘇州旭創科技有限公司等參與的“高密度高可靠電子封裝關鍵技術及成套工藝”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蘇大附一院教授沈振亞團隊主持的《缺血性心臟病細胞治療關鍵技術創新及臨床轉化》項目,佳禾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參與的“食品工業專用油脂升級制造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蘇州天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參與的“高通量多靶標核酸自動化定量檢測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應用”項目,蘇州中科天啟遙感科技有限公司參與的“自主可控高性能地理信息系統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分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高密度高可靠電子封裝關鍵技術及成套工藝”項目提出了芯片封裝結構及工藝多場多尺度協同設計方法,攻克了晶圓級硅基扇出封裝技術等國際難題,搶占了行業技術制高點。項目總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高密度高可靠封裝協同設計方法、先進工藝、測試技術系列標準與規范等重要指標優于國外。同時,作為一種我國研發出的高密度高可靠電子封裝產品,先進封裝技術產品為全球多個頂級公司貢獻出全球最大封裝產品出貨量,近3年銷售額新增超過507億元。今年1月,華天科技(昆山)電子有限公司晶圓級先進封裝項目在昆山開發區投產。這也是目前世界上首條封測領域運用全自動化天車系統的智能化生產線,設備國產化率達95%,助力打造自主可控的“中國芯”。
國家技術發明獎方面,蘇州九一高科無紡設備有限公司參與的“高曲率液面靜電紡非織造材料宏量制備關鍵技術與產業化”項目,蘇州邁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參與的“高效低成本晶硅太陽能電池表界面制造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分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高曲率液面靜電紡非織造材料宏量制備關鍵技術與產業化”項目,創建了高品質靜電紡非織造材料從紡絲、鋪網到成型的產業化技術體系,形成了靜電紡非織造材料宏量制備理論、技術、裝備、工藝控制、制品開發、產品應用的全產業鏈體系,開創了非織造材料微納米化新格局,引領我國非織造產業高品質化革新。項目開發的系列高效低阻濾材和定向導水衛材,已廣泛應用于防疫防護、民用過濾、特種領域過濾、日用及醫用衛材等。“公司全程參與了該項目從面料到面膜等終端產品的迭代生產技術研發,并為高附加值、功能性微納米非織造材料產業化提供了解決方案。”蘇州九一高科無紡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浦國介紹。九一高科位于常熟市支塘鎮,成立于2015年,由8人組成的科研團隊憑借著對技術的執著追求,用產品說話,迅速在業界樹立了口碑,目前是一家快速成長中的無紡非織造機械設備的專業生產加工企業,2020年總產值2億元,銷售額1.7億元。
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共授予8名外籍專家和1個國際組織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蘇大附一院作為第一合作單位申報的雅克·岡教授(法國)榮獲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雅克·岡是國際著名的血液學專家、法國醫學科學院院士、法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長期從事出血及血栓領域基礎與臨床研究,迄今發表研究論文900余篇。雅克·岡教授一直與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國內單位開展密切合作,先后指導了阮長耿等4人攻讀博士學位,與中國學者合作發表論文69篇,合作出版專著2部,為中國血液學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記者 張曉亮 朱新國 袁鼎 占長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