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街道將古巷美顏與城市更新、群眾生活品質提升緊密結合——
多措并舉扮靚“最江南”街巷
□蘇報記者 王可 蘇報通訊員 李佳
今年初,蘇州啟動“運河十景”建設。平江古巷是運河十景之一,坐擁古宅、古井、古橋、古樹和古牌坊,堪稱“一條平江路,半座姑蘇城”。今年以來,姑蘇區平江街道堅持以“提升風貌、展示底蘊、突出特色”為工作主線,將古巷美顏與城市更新、群眾生活品質提升緊密結合,以精品思維、“繡花”功夫多措并舉扮靚“最江南”街巷。
警旅聯動
凈化古巷旅游環境
今年10月,蘇州首家警旅聯動工作站——蘇州市警旅聯動平江工作站暨平江街道景區“平安前哨”工作站正式啟動,建立一支快速反應、高效聯合、上下互動的旅游市場綜合整治專業隊伍,以聯通、聯巡、聯研、聯偵、聯處、聯訓、聯宣“七聯”作為功能目標,以警旅聯動開辟公安和旅游執法聯動的“新模式”,打擊涉旅亂象,凈化平江古巷以及東北街景區的旅游環境。
查違拆違
提升環古城河風貌
近期,平江街道綜合行政執法大隊、“331”機制辦在巡查中發現,位于環古城河風貌帶內的小柳枝巷19號,幾戶民居均存在違章搭建。因年代久遠,建筑物被雨水侵蝕,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尤其一處靠近河岸的磚坯房墻體已與原建筑脫離,向河道傾斜,十分危險。彩鋼板房、塑料雨棚等違章搭建也極大影響了東園、耦園一帶的環古城河風貌。
平江街道迅速啟動對環古城河沿岸的整治。在區城管委的大力支持下,街道將環古城河沿線風貌帶列入重點整治區域,積極做好拆違預案。針對環古城河沿線蘇大北小區等老舊新村樓頂陽光房、違規防盜窗等問題,多次上門耐心勸導,向當事人宣傳法律法規,最終順利拆除30處違建,共計388平方米。
為居民樓美顏
扮靚“最江南”街巷
昨天,住在大儒巷社區懸橋巷60號的居民紛紛在朋友圈曬起了自己的居民樓。他們用一張張新舊對比照,曬出美顏后的“新家園”。看到身邊發生了如此巨變,居民們互相點贊:“現在的小區環境就像開了美顏濾鏡,讓人越看越歡喜!”
廢棄的平層小屋、老舊的車庫步道、脫落的外墻立面……這是懸橋巷60號曾經的模樣。為此,街道聯合社區創新推出“板凳議事會”推動居民自治——關于建筑物的外立面、屋檐、門窗、空調外罩甚至公共花壇、晾曬區域等怎么改,大家一起商量著辦。接著,由姑蘇區住建委、專業古建公司結合古巷風貌進行整體規劃、立項、實施。如今的懸橋巷被打造成集景觀、休閑于一體的街景小品,成為“微旅游”游客的“打卡點”。
在此過程中,平江街道還積極發揮轄區文化產業優勢,凸顯平江古巷的人文特色,發布《有聲平江·萬巷更新》音頻專輯,趣說30條街巷;在平江古巷東升里舉辦首屆文化藝術節,推出文創市集、歌舞快閃、涂鴉表演、文化論壇等形式多樣的文藝活動,增添古巷潮流元素。
標簽: 多措并舉扮靚“最江南”街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