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陽澄湖區全面執行“長江十年禁漁”
昨天,在新拍下的242畝蟹塘,昆山市巴城蟹農鄒雪明在為新種的苦草施肥。澄凈的水面下,綠油油的苦草已長至40厘米,鄒雪明計劃下個月投放蟹苗。鄒雪明說:“雖然從陽澄湖‘上岸’了,但讓大家依然可以吃到正宗的陽澄湖大閘蟹。”
陽澄湖大閘蟹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去年1月,我國實施“長江十年禁漁”,陽澄湖是長江水系的重要湖泊,昆山隨即對所轄湖區進行全面禁漁。“陽澄湖既是蟹的家,也是蟹農全家的希望,僅陽澄湖東湖區域,圍網最高時面積超1.6萬畝。”巴城鎮農村工作局副局長邢龍說,陽澄湖禁漁和大閘蟹養殖是一道兩難選擇題,關系眾多蟹農生計,不能簡單一禁了之。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對“失水”農民進行補助的同時,巴城鎮出于對蟹農生計、滿足市場需求和推動蟹產業升級的考慮,依托有利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現代科技,對標陽澄湖東湖生態環境建設“仿真”養殖園。對巴城9個行政村原有1.5萬畝蟹塘進行高標準改造的同時,再新建1.5萬畝蟹塘,形成總面積3萬畝的陽澄湖大閘蟹產業園,為蟹農提供一個繼續養殖陽澄湖大閘蟹的基地。
今年8月底,經環保安全驗收,總投資近10億元的產業園全部建成。為規范蟹塘承包程序,巴城鎮打破從前以村為主體發包的形式,在江蘇省、蘇州市產權交易平臺掛出蟹塘4年經營權競拍公告。11月22日,在陽澄湖養了10多年螃蟹的蟹農沈青在昆山市巴城鎮農村產權交易服務中心拍下兩個蟹塘的4年經營權,至此,昆山市陽澄湖大閘蟹產業園“仿真”陽澄湖生態環境建設的3萬畝蟹塘的經營權全部拍出。也因此,“失水”的蟹農們可以不失業、不失“蟹”、不失利。
“大閘蟹好吃,離不開陽澄湖的湖底硬土、與江水相通的湖水,以及包括苦草在內的3種本地水草。我拍下的蟹塘全部挖到硬土,水直接從陽澄湖抽取,塘底草也是從湖里移植的。”沈青說。
據悉,此次競拍活動歷時兩個月,共有2000多人報名參與,1700多人中標。“執行政策必須不打折扣,與此同時,要立足民生角度多為群眾想一點,努力尋求最佳解。”巴城鎮黨委書記石建剛表示。(記者朱新國占長孫通訊員胡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