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街道“修舊如舊”改善河道沿線整體風貌
蘇報訊(記者 王可)姑蘇區平江街道桃塢河平江西段、平門小河平江段背街水巷風貌整治項目將于近日迎來驗收。今年以來,平江街道結合古城保護工作,堅定不移貫徹“河長制”,以“安瀾之河”“宜居之河”“生態之河”“文化之河”為目標,打造“幸福河湖”,提升市民游客獲得感與滿意度。
今年5月,東園社區網格員在巡河時發現,北張家巷沿河駁岸上有兩棵高大樹木,根系茂密導致沿河駁岸部分坍塌。網格員立即上報街道河長辦。街道迅速啟動應急解危程序,與市河道管理處、區綠化管理站共同踏勘會商,確定解危方案。花了不到10天時間,樹木倒伐、駁岸修復均順利完成。街道網格員主動發揮在群眾身邊工作的優勢,廣泛發動群眾提供涉河安全隱患線索,今年以來累計發現涉河危房8處、涉河危樹86棵、存在隱患的公共設施6處。針對發現的問題,街道重新完善了“一河一檔”,分門別類、因地制宜制定了“一河一策”。通過形成部門聯動機制,從踏勘、審批、申請等多個方面入手,整合優化工作流程,不斷刷新涉河解危工作“平江速度”。
今年以來,平江街道積極配合姑蘇區河長辦,按照“岸上建筑與河里水質同步改善、硬件環境和軟件設施同步改善、人文環境和長效管理同步改善”的創新理念,用“繡花功夫”實施了桃塢河西段、平門小河背街水巷風貌整治工程,拆掉破舊的彩鋼板雨棚與突兀的違章建筑。如今,桃塢河西段、平門小河背街水巷粉墻黛瓦、古樸典雅,再現了“老蘇州”記憶里的古典氣息。
從2005年完成規劃選址,2010年工程立項,2013年啟動實施,到2020年3月全線完工、正式通水,通過房屋征收,重新開挖河道、修復駁岸、搭建河橋,已經消失半個世紀之久的中張家巷河終于恢復原貌。今年8月,隨著最后一戶住戶正式簽署搬遷安置補償協議書,蘇州古城第一個河道恢復搬遷項目圓滿畫上句號。
今年,平江街道圍繞改善中張家巷河道沿線整體風貌,實施了中張家巷道路環境提升工程,拆除違章建筑、提升廣告店招、增補景觀綠化。道路西段修建了供游客休憩的涼亭,還原了古城街巷的傳統風貌。河道恢復遵照“修舊如舊,保留原貌,防止建設性破壞”的宗旨,讓蘇州人尋回“人家盡枕河”的鄉愁。
標簽: 一河一策 刷新解危“平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