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韓麗媛
近日,蘇州市在省內率先完成首批綠色快遞網點和快遞分撥中心建設項目,為低碳事業添磚加瓦。蘇州快遞量年年攀高,今年11月1日至16日,全市共處理快件3.12億件,同比增長18.29%。巨量快遞進出蘇州,一只紙箱的循環、一捆膠帶的科學使用都是為蘇州的低碳生活加碼。
順豐快遞新能源叉車在作業。 本版攝影 韓麗媛
綠色標準全省探路先行
普通網點回收箱全覆蓋
做全省“吃螃蟹”的城市,蘇州自去年便啟動綠色快遞網點和分撥中心建設工作,今年不僅完成了綠色標準制定與落地,更促成了非綠色網點回收箱等基礎設施全覆蓋。
2020年、2021年江蘇省郵政管理局先后印發了《江蘇省郵政業綠色網點、綠色分撥中心建設試點工作方案》《2021年江蘇省郵政業綠色網點建設工作方案》,其中蘇州被要求建設至少15個綠色快遞網點,數量為全省第一。
今年1月,蘇州市郵政管理局正式啟動綠色快遞網點和快遞分撥中心標準化體系建設項目,5月完成《蘇州市郵政業綠色分撥中心評價指標體系》及《蘇州市郵政業綠色網點評價指標體系》,并深入指導企業開展“綠色”建設改造工作。
蘇州市郵政管理局市場處工作人員張崢嶸介紹,綠色快遞分撥中心評價指標主要包含基礎指標、碳排放指標。基礎指標主要體現在場所環境、設施設備、生產運營、運行管理、培訓宣傳5個方面。碳排放指標作為提升指標主要包括綜合指標和交通運輸。綠色快遞網點評價指標有所區別,增加了綠色包裝要求和快遞封裝用品要求,對設施設備不作要求。“例如轉運中心設置節能燈、使用新能源叉車,網點著重避免過度包裝浪費現象。”張崢嶸說。經過層層考核,近日,蘇州市43個綠色快遞網點和10個綠色快遞分撥中心通過驗收,在全省率先超額完成任務。
蘇州市普通快遞網點在綠色環保上也有所要求。目前,全市快遞網點均配備快遞紙箱回收站、綠色快遞宣傳海報等。
2019年9月蘇州市政府印發《蘇州市推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快遞自有末端網點和快遞末端綜合服務站點設置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的,按實際購置款的50%給予一次性補助,同一企業的網點或站點補助最高不超過3萬元。
在郵政快遞蘇虹路網點,快遞員鄒斌從綠色回收箱里拿出一只用過的紙箱,用清潔劑清潔并整理好以后,為客戶包好快遞。“可以用網點二次利用的包裝,節省購買全新紙箱的成本。”鄒斌說,市民在領取包裹后,也可以當場使用工具拆包,避免暴力拆箱影響二次使用。沒有明顯破損的紙箱、填充物等交還快遞員或放在各郵政快遞網點設立的快遞包裝回收箱中,使資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菜鳥驛站還推出了使用舊紙箱寄件,額外贈送寄件券的措施,鼓勵市民參與紙箱回收再利用的綠色行動。
記者了解到,目前全市共有快遞網點2955個,綠色回收箱已實現全覆蓋。
包裝“瘦身”不“受損”
循環使用加分不加價
綠色快遞的重要舉措是降低包裝材料浪費。蘇州在科學優化快遞包裝材料的過程中,包裝的防護能力不減弱,也不給消費者增添額外成本。
“現在快遞箱的膠帶好像沒有以前那么多了。”近日,家住姑蘇區的姚女士購買了一批日用品,發現一些小號快遞箱上的膠帶變窄了,拆包裝比以往更方便。“不過裝了重物后會不會有摔壞的風險呢?”姚女士也有些擔憂。
去年蘇州市推出《關于進一步加強快遞行業綠色包裝管理的實施意見》。實施意見從推動落實快遞業綠色包裝法規標準、推動快遞綠色包裝產品供給、推動快遞包裝“瘦身計劃”、推動快遞包裝資源循環利用、推動快遞包裝廢棄物回收體系建設5個方面明確了具體工作任務,旨在到2022年,全市快遞業基本建立快遞包裝綠色供應體系、快遞包裝物回收體系、快遞包裝綜合治理體系。
張崢嶸介紹,根據綠色包裝規范,例如2號紙箱應該使用45毫米以下的窄膠帶,長度不超過1.05米,只用一字封口。“其實只要按照科學綠色包裝的打包要求操作,安全性不會降低。”張崢嶸說。
中國郵政免膠帶可循環快遞紙箱。
記者從蘇州郵政快遞公司了解到,在郵政快遞網點,45毫米及以下“瘦身膠帶”已全部普及,可降解膠帶及包裝袋已投入使用,目前所有網點均不再使用重金屬和特定超標包裝袋。
據統計,目前蘇州市快遞業電子運單使用基本實現全覆蓋。截至2020年年底,蘇州市的電商件未二次包裝率達到97.6%,全市快遞業45毫米以下“瘦身膠帶”封裝比例達99.1%。通過科學封裝方法和推廣免膠帶箱等措施,經測算快遞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可減少30%的膠帶使用量。
快遞紙箱原料來源于樹木,回收一只紙箱就是在為減碳作貢獻,且不用消費者多花錢。11月30日,家住觀前街的于先生就用了一只最小號的順豐快遞循環箱,沒有使用膠帶,用軋帶封好即可,費用與普通同型號紙箱價格一致。這是順豐快遞今年8月推出的“πbox”循環箱,可循環使用70次以上,整箱材料96%可回收,主要由快遞員幫忙打包、回收。“剛開始收到循環包裝的快遞還比較奇怪,沒看到包裝盒。”于先生笑著說,后來得知包裝可回收循環使用,質量不錯,又不漲價,還有利于環保,就常常用。
蘇州順豐快遞綜合管理高級經理曲成軍告訴記者,“πbox”一共有4種最常用的型號,箱體上貼有二維碼可追蹤軌跡和生命周期,“外表有涂層,臟了也容易清理,使用方便。” 目前“πbox”在蘇州范圍內已循環使用2萬多次,代替了20%的使用量。
據統計,目前郵政、順豐、京東等快遞品牌的快遞循環箱在蘇州市已累計投放12.8萬只。
新能源汽車無噪音配送
智能節電系統自動斷電
在蘇州的道路上,一輛輛標有綠色貨運字眼的快遞運輸車輛明顯多了起來。為了節約用電,順豐快遞新型智能節電系統正式運行。
在郵政快遞蘇虹路網點,新能源配送汽車穿梭在網點內。郵政快遞員陸健輕松駕駛新能源配送汽車,它們既沒有噪音,也沒有濃烈的汽油味,裝載量也更大些。從業8年的陸健回憶,他們網點負責區域偏遠的廠區快遞配送工作,普通電動三輪車里程不足,因此需要使用汽車。在沒有新能源汽車之前,一到夏天,燃油配送汽車的發動機溫度過高,“車內開空調都降不下來,燙得慌。”自從有了新能源配送車,陸健在網點只要兩天充一次電,一天行駛50公里就能完成配送任務。
郵政快遞蘇虹路網點負責人王東平說,“配備新能源汽車后,進入廠區也不會造成很大噪音,給客戶帶來了更好的服務體驗。”目前,在蘇州城市建成區,蘇州郵政快遞新能源或清潔能源車輛的使用比例達到95%。
記者了解到,為推動低碳環保,蘇州還在現有通行證管理和發放機制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新能源配送車輛的優先路權,對新能源車輛100%發放通行證,在古城區內,禁止燃油貨運車輛駛入,而新能源配送車輛可在除高峰時段外通行。目前全市快遞新能源汽車已超2000輛。
順豐快遞使用智能斷電系統的智能表。
近日,順豐快遞星湖網點白天突然停電,記者在順豐快遞智能斷電系統后臺看到,用電超5000瓦便會遠程控制網點跳閘,夜間24時也會自動斷電。順豐快遞蘇州區場地安全管理負責人季德芝介紹,順豐快遞安裝的智能斷電系統由智能電表、網關、服務器等配套設施組合而成,通過用戶識別卡對所有設備進行控制,具有定時通斷電功能、超負荷自動斷電等功能。“只要網點停工,沒有用電需求,系統就會自動斷電。” 季德芝說。
記者了解到,順豐智能斷電系統于去年10月份在蘇州首先試點安裝,今年4月份正式擴大安裝,每個場地每天平均可節約1.8度左右用電量。目前順豐快遞在常規網點、霧化場地、重貨集配站場地投入該設備,已投入196個場地、761套電表,地區覆蓋率98%。
標簽: 蘇城快遞業掀起“綠色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