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訊(駐張家港記者 楊溢 陳夢嬌)一塊塊灰色的人行道地磚鋪設有序,兩側綠化帶整潔美觀……昨天,記者在張家港市百橋路海綿化改造工程項目施工現場看到,其泗楊路至梁豐路段長約2000米的人行步道路面已進入收尾階段,預計本月中旬投入使用。
“這些其貌不揚的灰色磚塊有著能讓道路‘呼吸’的秘密。”現場施工人員介紹,這些磚塊是鋼渣和建筑垃圾經資源化處理后制成的透水磚,不僅耐磨、抗滑,還能吸水,它們產自永鋼循環經濟產業園。
去年5月,依托該產業園,江蘇金城永聯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建筑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正式開工,總投資2.57億元,建筑垃圾設計處理能力140萬噸/年,共建設3條拆除、裝潢垃圾處理線和3條建筑材料再生資源利用生產線。今年1至11月,基地共接收各類建筑垃圾約30.83萬噸,實現資源化利用20.37萬噸。
這只是張家港市推動建筑垃圾領域減碳降碳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市探索出一條“減量化排放、無害化處置、資源化利用、法治化監管”的綠色發展路徑,構建一套建筑垃圾生產生活生態全周期管理體系。目前,港城建筑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近100%,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超90%。
嚴控源頭是減少建筑垃圾的關鍵。張家港市大力發展綠色建筑,推行綠色施工,規范綠色收運。該市住建、財政部門通過專項資金補助、以獎代補、貼息等方式,加強建筑垃圾源頭管控,有效減少工程建設過程中建筑垃圾產生。
與此同時,張家港市高標準建設建筑垃圾無害化處置,構建市級建筑垃圾處置終端“1+2”格局,除金城永聯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外,同步建成樂余鎮處置廠,籌建保稅區處置項目等。
為最大限度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張家港市還出臺《張家港市關于加強建筑垃圾管理促進資源化綜合利用的實施意見(試行)》,完善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政策和再生產品認證標準體系,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項目列入該市重點建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