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袁雪 本報通訊員 茅一鳴
在相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北橋街道,有一條冶長涇,2000多年來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溫婉如水的北橋兒女。如今,坐落于她邊上的盛南社區,在她的滋養下,涌現了一大批崇德向善的身邊好人。他們源源不斷地釋放著德善的光芒,以“燈塔效應”匯聚起“好人現象”,讓鄉風文明在盛南社區蔚然成風。
榜樣示范匯聚“好人現象”
“中國好人”周六妹,是盛南社區的一名普通農村婦女,她用不平凡的舉動,凝成了一股強大的文明力量。
10年無償獻血21次、7000毫升,超過了一個成年人全身的血液總量;北橋首個簽署捐遺協議的志愿者,讓移風易俗的理念一步步深入人心……
2018年5月,盛南社區成立“周六妹好人工作室”。周六妹每周二在這里“坐診”,為居民答疑解惑,辦理遺體捐獻登記服務。3年多時間里,共有119位北橋居民先后在工作室簽署了志愿捐遺協議,其中有5人已完成捐遺。
以“中國好人”為榜樣,這里已孕育出一批“好人”。“相城好人”濮興妹主動擔任社區“星舟幫扶隊”的隊長,定期帶領社區40多名癌癥患者打養生氣功八段錦,讓越來越多的癌癥患者重燃生活希望;80歲的理發師吳新寶也是“相城好人”,7年共參加65場社區志愿理發活動,服務時長近300小時,服務人次達2000余人次……
除此之外,樂于傳播新思想新風尚的“百姓名嘴”王家瑞、勤于開展消防安全知識講座和消防演練的“中隊長”裴黎明等,每一個身邊好人都在用微光照亮他人,喚起大善大愛,形成了一場具有“盛南現象”的愛心接力。
志愿服務隊伍再添300余人
去年7月,盛南社區推出“好人匯客廳”志愿服務項目,將社區的好人集結起來,通過集中送服務的形式,進一步發揮模范作用,弘揚志愿精神,激發好人效應,推動新時代文明在社區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每月舉行一次的“好人匯客廳”,由周六妹、濮興妹、吳新寶等身邊好人帶領社區廣大熱心群眾,為全體居民提供志愿者登記、愛心義剪、惠民義診、便民縫紉等貼心服務。“好人匯客廳”還結合端午、中秋等“我們的節日”,廣泛開展“情寄香囊”“情暖中秋”等主題活動,廣泛引導周邊居民參與志愿服務,讓“U好人 I志愿”的理念根植于居民心中,形成人人既是志愿服務受益者,又是志愿服務參與者的良好局面。
今年以來,“好人匯客廳”共開展集中送服務7次,1500余人次享受到各類便民服務,300余人加入志愿者隊伍。
“好人精神”傳承年輕一代
在身邊好人的引領下,文明新風正吹拂至盛南社區的每一個角落。“好人精神”成為了一股典范的力量,在社區居民中接續傳承。
在帶好“星舟幫扶隊”的同時,濮興妹又成立了一支圓夢太極健身隊,帶動更多的社區普通居民健身,吸引了100余人參加。一年后,太極健身隊的日常管理事務移交到了另一名隊員尤文娟的手里。對尤文娟而言,隊長和隊員的辛苦程度不可同日而語,但濮興妹的精神令她備受鼓舞,她向著濮興妹一步步看齊。
好人們散發出的光芒著實令人欽佩,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更多的身邊人接過“星火”,釋放出更強大的能量。
早在2014年,社區提供義剪服務的只有吳新寶一人;2017年開始,在吳新寶的邀請下,蔣才林加入,兩人做起了“好搭檔”。近日,又有兩位年輕的理發師“入伙”,讓吳新寶的“好人精神”繼續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