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問題,督促解決,推動形成一批機制,也期待您的參與,共同把好事做得更好、實事做得更實——
□蘇報記者 鮑 旺
每一期曝光,力爭滿足一個期許,推動一件實事落地。自2020年3月開辦以來,“96466曝光臺”推出報道及跟蹤118期,關注的問題涉及營商環境、作風效能、安全生產、生態文明、鄉村建設、交通文明等內容。
過去的一年里,在廣大讀者的肯定和鼓勵下,以及各地各部門的理解和支持中,“96466曝光臺”繼續履行主流媒體的輿論監督職責,揭露問題,督促解決,并且推動形成了一批機制;新的一年中,我們將一如既往,探尋城市發展中的短板、社會治理中的漏洞、群眾生活中的不足,讓問題浮出水面,將問題一追到底,用監督之力推動向好。我們也期待您的參與,共同把好事做得更好、實事做得更實。
用監督之力,讓營商環境更優
優化營商環境無止境,配套設施的不斷完善,服務質量的不斷提升,不僅有助于促進發展,也利于改善民生。蘇報“96466曝光臺”欄目推出以來,就以問題為導向,推進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位于蘇同黎公路上的大姚橋,地處吳江區與吳中區兩區交界,是溝通兩區交通的重要設施。然而2021年3月不斷有市民反映,自蘇同黎公路改造以來,兩年多過去了,雖大姚橋兩頭的地面道路基本完工,但橋面遲遲不通車,不僅兩邊的市民著急,搬遷至附近的南環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也有大量商戶迫切希望大姚橋盡早通車。于是,不斷有人通過各種渠道反映,期盼橋面盡快通車,但遲遲沒有具體的時間表。
接到群眾反映后,“96466曝光臺”欄目記者多次實地走訪,現場體驗因橋不通車給兩頭市民造成的不便。記者報道后,吳江區和吳中區的交通運輸部門積極對接,共同現場踏勘,并制定加快通車的具體措施。
近日,欄目記者進行回訪,吳江區的王先生連稱大姚橋通車后極大改善了他的出行。他在蘇州工業園區上班,大姚橋不通車時,需從高速公路繞行,不僅耗時,出行成本也有所增大。“通車后,可以節省10分鐘左右,也不需要付過路費了,從家到單位的距離感,也沒那么遠了。”
被“疏通”的,還有姑蘇區的蘇定路建設工程。該段道路東段已完成近三分之二,卻因上千平方米的集裝箱“釘子戶”,而無法推進建設。道路無法完工,則交通不暢,附近幾個新樓盤的業主更為著急,眼看即將交房,可家門口的道路遲遲建不好,顯然會對生活造成不便。
急市民所急,“96466曝光臺”欄目記者探訪“釘子戶”,對其遲遲不搬離的真實原因作了調查,并理清了其中錯綜復雜的關系,推動多個部門會同制定整改方案。前不久,占道亂堆放的集裝箱等被清理,施工單位進場恢復施工。“在交房前看到道路恢復施工,對我們來說真是一個好消息。”蘇定路旁中駿天薈的業主朱女士在面對欄目記者回訪時說。
用監督之力,讓山更青水更綠
到現在10個月過去了,吳中區東山鎮陸巷村白沙頭圖村那口水池里的水,不再發臭,也不見有污水流入了。多年前村里實施污水管網改造后,水池池水逐漸變得渾濁,成了“臭水潭”。此后村民反映過多次,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也到場查看過,但問題一直沒有解決。
村民的煩惱經蘇報“96466曝光臺”報道,引起了村委會及鎮水利站的重視。針對問題,村委會及水利站立即采取整改措施,將村民庭院生活污水統一收集歸入污水管網,排查并疏通雨水邊井和管道,對水池清淤并安裝活水泵提高水體流動性。
一系列的整改措施,很快起到了效果。此后,欄目記者多次跟蹤回訪,見證了水池水質改善的過程。如今,村民的煩惱沒了,而正是通過曝光水池帶來的煩惱,全村的排水管網接受了一次“體檢”和整改,管網獲得改進,變得更為科學合理。
在蘇州城西北,位于高新區與相城區交界處的九圖村,本是僻靜鄉村,卻曾長期成為工業垃圾的偷倒地。“一堆堆發黃變脆的海綿包裝箱直接扔在樹下,用過的油漆罐、化肥袋、嵌縫膏、魚用膨化飼料等藏進灌木叢,一包包塑料袋裝好的工業廢土隨意丟棄,快餐盒、易拉罐、飲料瓶等生活垃圾混跡其中……”在現場調查時,欄目記者看到的一幕幕觸目驚心。究其原因,是該區域相對僻靜,且處于兩個區的交界處,而發現問題后,高新區九圖村及隔壁相城區胡灣村會及時清理,但未能形成長效管理機制,問題陷入了“偷倒—清理—偷倒”的怪圈。
“96466曝光臺”暴露了問題根源,兩地立即著手細化了整改方案,進一步明確各自職責范圍,構建起了共同治理格局,防止垃圾偷倒現象再出現,維護好村容村貌。
正因環境問題事關百姓生活質量,事關綠色可持續發展,近一年來,蘇報“96466曝光臺”欄目記者始終關注生態文明,進鄉村、進小區、進山林,暴露問題,揭露短板,推動對身邊的環境共建共享共保護。
用監督之力,讓城市更文明
創建城市文明,要杜絕不文明現象,而曝光,是規范不文明行為的主要抓手之一。2021年以來,蘇報“96466曝光臺”就關注了多種不文明現象,通過曝光問題,規范了行為,維護了城市形象。
人力三輪車,是蘇州古城區的一大特色服務,是市民出行工具之一,也是不少外來游客的體驗項目。2021年7月,從深圳來蘇州旅游的李女士乘坐人力三輪車,聽了車夫的推銷,結果花了錢,卻費時費力參加了“購物游”。李女士氣不過,向蘇報“96466曝光臺”投訴。欄目記者深入調查,發現與李女士有相同遭遇的游客不在少數,存在推銷“購物游”、拒載等行為的人力三輪車并非個例,近年來被大力整治的旅游市場亂象有所回潮。
在“96466曝光臺”欄目曝光過后,市交通運輸部門會同文旅、城管、公安等部門建立了綜合整治協調工作機制,加大日常監督檢查和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打擊。此后,人力三輪車以及相關旅行社的行為得到了進一步規范,旅游市場的不規范、不文明行為也及時得到了遏制。
東崦湖,吳中區光福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市民休閑的好去處。然而2021年10月,湖邊成群無視“禁止垂釣”警示牌的偷釣者,破壞著水域生態,更在給景區“抹黑”。警示牌為何會形同虛設?據記者調查,執法人員與偷釣者之間,好比“躲貓貓”,對偷釣亂象,亟須下“真功夫”。對此問題,相關部門召開了聯席會議,開展聯動處置行動,下“真功夫”,制定了長效管理方案。如今在高頻次巡查整治下,東崦湖周邊不再出現偷釣者,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
用監督之力,讓安全感更強
安全也是生產力。農貿市場通道不暢、木材市場私接電線、建材市場“飛線”充電、小區消防設施缺失等,2021年以來,蘇報“96466曝光臺”接到的多起舉報事關安全問題,欄目記者均開展實地調查,督促整改。
2021年6月,欄目記者前往常熟市黃山路的農副產品交易城,通過仔細實地走訪,確認市民所反映的問題屬實,該市場確實存在著公共通道秩序混亂、消防通道不暢、飛線“充電”等安全隱患。面對問題,市場管理方坦誠面對,道出管理上的不足和難處。于是針對安全隱患,欄目報道雖是曝光,卻也對問題作了逐一梳理,并結合各部門回應提出建設性意見。最終,對照“96466曝光臺”監督內容,市場主管單位召開綜合整治部署會,加強長效管理,建立“紅灰榜”積分制度,逐步消除原有隱患,經營戶和周邊居民的安全感也獲得了提升。
2021年7月,昆山市張浦鎮鑫陽路上的一家廢舊木材回收企業,也在曝光后消除了諸多隱患,并建立了長效管理機制。此前,該市場存在“5S”管理缺失問題,已是當地主管部門的重點監管對象,并經歷過多次整治行動,但經營者安全意識薄弱,違規行為有所“回潮”。問題經曝光,推動當地多個部門到企業現場辦公,針對問題制定整改方案并立即落實。
由此,原本屢有反復的安全隱患,在大規模整治下,得到了消除,同時執法部門更大力度更密集的巡查,也大大提高了企業經營者的安全意識,使經營者在加強安全生產方面有了更多責任意識和主動作為。
標簽: “96466曝光臺”年度總結 | 一追到底 用監督之力推動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