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街道優化民生公共服務,助力江南文化建設——
營造舒適宜居生活氛圍
□蘇報記者 王可 蘇報通訊員 馬姚超
近日,姑蘇區平江街道鈕家巷社區黨委聯合共建單位江蘇銀行濂溪坊支行,對平江路景區肖家巷中段花壇閑置區域進行美化,清理花壇碎石并種上花草植株。平江街道推出“海棠花匠——公共花壇守護”項目,設計改造無人維護、雜亂無序的公共花壇,并由黨建共建單位認領,定期進行修剪維護,不斷優化平江古巷環境風貌。
據悉,自2021年以來,該街道立足中心工作,圍繞“安全一點”“溫馨一點”“有趣一點”三方面開展社區黨組織為民服務項目,以多樣化的服務治理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與獲得感,營造舒適宜居的生活氛圍。
著眼“安全一點”
改善小區基礎設施
2021年以來,平江街道推出“安居銀齡”項目,為近50戶獨居、孤寡老人安裝煙霧報警器,同時各社區還組織各類安全講座和義診活動,為轄區老年人提供上門安全檢修等服務。全年服務場次超400次,服務人次破萬。
汛期樹木亟待修剪、路面破損影響出行等民生問題也牽動著基層黨組織的心。依托民生小事項目,各社區黨委經過民主議事決策,改善無物業小區公共基礎設施,并推動形成長效維護機制。去年6月,觀前社區依托“同心網格”項目,持續發揮商圈企業與社區共建特色,組織黨員趕在梅雨季前完成對大院雨水井的疏通改造,讓原先遇到大雨就積水嚴重的大院經受住了暴雨的考驗。
著眼“溫馨一點”
打造便民共享空間
如何打通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讓居民生活更便利,也是基層黨委始終探索的方向。自2021年以來,平江街道向內挖掘網格力量,為行動不便的居民提供部分業務的幫辦代辦服務;對外不斷撬動共建資源,以社會資源不斷提升民生公共服務。
香花橋社區黨委推出“產業園+居民社區”停車資源共享模式——將整條桑葉巷的停車場車位夜間免費開放給居民使用,錯峰停車,破解居民停車“一位難求”的難題。社區還以黨建共建的形式,聯合產業園打造公益茶水驛站,開辟“惠民空中足球場”“共享會議室”“共享路演中心”等眾多共享載體空間,為群眾提供更多更便利的互動共享空間,得到居民點贊。
環境干凈溫馨一點,生活也能舒心一些,是居民們的企盼。各社區積極組織社區、機關及共建單位的黨員志愿者參與街巷、樓道的環境整治,鏟除小廣告、搬掉亂堆亂放的雜物,排齊停放車輛,以黨員帶動居民共同打造舒適整潔的環境。
著眼“有趣一點”
推廣平江古巷文化
要服務、凝聚好群眾,還要帶著人情暖意,依靠人與人之間的聯結將工作落在實處。去年,平江街道各社區在往年的基礎上,以先鋒黨員、熱心居民為核心,持續建設文化研學團隊、社區歌舞隊等各類特色服務團隊,積極開展木刻碑拓、盆景種植、插花畫扇、書法繪畫等極具平江特色、古城氣質的趣味文化體驗活動,將文化服務送到居民身邊,讓更多人參與體驗蘇式生活,助力江南文化建設。
去年3月,永林社區成立愛心編織隊,20名女性黨員在社區第一黨支部書記的帶領下,開展“蟻動先鋒 志愿服務送溫暖”“巧手織黨旗 一顆紅心寄廉情”等專題活動,將編織的圍巾、手套、帽子等愛心物品捐贈給轄區困難人群,將黨員與群眾緊密聯系在一起。
去年9月,歷史街區社區依托“景區社區”的區位優勢,順著千年運河文化脈絡,邀請居民志愿者化身“旗袍佳人”,沿著新橋河邊開展“俏佳人,韻旗袍,傳承運河文化”活動。志愿者向游客贈送轄區朝霞學習組編寫的《水鄉河道尋蹤》宣傳冊,沉浸式講述運河文化,推廣平江古巷文化。
“新的一年,平江街道將持續做好黨組織為民服務項目,不斷提升基層服務質量,激活社會治理新動能,為‘一中心、兩高地、一典范’貢獻平江力量。”平江街道黨委副書記王琰這樣說。
標簽: 營造舒適宜居生活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