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智改數轉”的大趨勢,吳江七都鎮堅持以數字經濟、智能制造引領未來新經濟形態——
“數智”賦能,七都跑出加速度
□蘇報駐吳江區首席記者 王英 蘇報通訊員 龐崇崚
工人數量減少40%,材料生產成本降低15%,而產能提升了30%。
這是位于吳江七都鎮的上市企業凱倫股份“智改數轉”后帶來的成果。
面對“智改數轉”的大趨勢,吳江七都鎮堅持以數字經濟、智能制造引領未來新經濟形態,不斷壯大以智能裝備為核心的高端裝備制造業,加快七都新興產業園建設,以“數智”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
樹“標桿”見成效,引領企業追趕“數智”浪潮
凱倫股份是一家集防水材料研發、制造、銷售及施工服務于一體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去年7月12日,凱倫高分子產業園試產開業。該產業園是全球領先的以防水材料為主的高分子建材產業基地,主要為各類建筑物屋面、地下工程等提供多樣化和定制化防水解決方案。
從成立之初,該產業園便開啟了走自主創新和智能精造之路。這里的產線具有高精度、高效率、高可靠性和全流程自動化的特點,采用全自動封閉式物料輸送、收卷分切、碼垛等生產方式,并擁有在線測量、實時張力控制等手段。
凱倫高分子產業園是七都鎮在今年“智改數轉”工作中的一大亮點。
為迎接智能制造的全球化浪潮,去年,七都鎮實施了《七都鎮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加快全鎮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步伐,積極打造高端智造產業。
在政府部門的強力推動下,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智改數轉”的潮流中。凱倫股份根據企業發展戰略,確立了“整合全域數據,賦能智慧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策略,新建數據中心和大屏可視化系統,自主研發和投用了商務協同、智慧物流、移動辦公等平臺,使企業的數字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從數據上來看,我們車間內的工人數量減少了40%,材料生產成本降低15%,而產能提升了30%。”凱倫股份副總經理陳洪進表示。
諾貝爾塑業有限公司通過內部網絡的構建,實現產線設備信息互通,設備的運行情況、稼動率、水電能消耗、車間的環境參數等數據在顯示屏上一覽無余,對能耗產值進一步分析,實現針對性的設備降耗技改以及淘汰更新,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通過數字化改造,工人與信息系統、智能設備緊密融合,涵蓋了產品定制到生產轉換的全過程,改善了員工的作業環境及工作強度,關鍵工序更是實現了后臺的‘無死角’監控,保證了產品的一致性。”諾貝爾塑業相關負責人吳江東說。
出“妙招”破難題,為企業“智改數轉”搭好臺
“很多企業在轉型過程中存在著‘不敢轉、不會轉、資源少’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七都鎮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不僅做好推動者,更努力當好‘服務員’,以更務實的舉措加快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步伐。”七都鎮黨委書記蔡建忠表示。
走好走穩“智改數轉”發展之路,精準服務是基礎,“對癥下藥”是關鍵。為此,七都鎮在加大標桿企業示范引領的同時,努力尋找七都產業的需求和痛點,找準數字經濟增長點,推動政府與企業形成“創新合伙人”關系,通過政策、平臺、服務商三大抓手,推動新技術在企業的創新應用。
同時,七都鎮還根據現有產業分布,依托該鎮擁有的4個上市企業和重點企業,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協同高效發展。
“開好頭的同時也要起穩步,一方面加大低端產能淘汰力度,我們推進臨浙工業集聚區600畝土地‘退二優二’工作盡早見效,打造工業經濟增長新引擎;另一方面,抓好產業精準招商,瞄準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方向,推動產業項目的落地,為七都‘智改數轉’奠定堅實基礎。”蔡建忠說。
此外,七都鎮還用心搭建平臺載體,繼續推廣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的運用,積極在智能制造診斷服務、企業上云、示范標桿等數字化轉型項目和智能化改造項目的政策宣導和落實上進行全方位服務。計劃到2023年引進2個數字經濟平臺,為數字化、智能化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撐,引導企業加強創新,推動技術突破和成果轉化,讓數字化、智能化成為七都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為企業“智改數轉”搭好“臺”。
考“高分”沖滿分,加快打造“數智”七都樣板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在七都鎮,“智造”浪潮翻涌:全鎮兩個市級重點項目進展順利,凱倫高分子新材料一期項目部分正式生產,研發大樓已啟用,二期項目順利建設;通用電梯智能制造項目生產廠房土建部分基本施工完成,辦公樓土建即將封頂;德爾未來智能倉儲物流項目廠房驗收基本結束,正準備設備進場;歐菲爾智能科技一期項目部分車間投入生產……
一組數據是最好的說明:
到目前,七都鎮已完成重點項目投資25.8億元,年度投資完成率達98%;智能化數字化改造項目投資已完成7.88億元,完成全年目標進度的98.5%。
到目前,全鎮已完成企業智能診斷服務26家,智能化數字化改造項目43個,企業上云項目40個,示范標桿項目6個,“智改數轉”項目合計完成115個,已完成全年目標進度的191.7%。
一系列榮譽是最好的證明:
凱倫股份獲評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和省質量標桿的榮譽,亨通光電獲評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亨通力纜獲評蘇州市智能工廠,德爾未來獲評江蘇省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同時,4家企業獲評江蘇省兩化融合貫標試點企業,2家企業獲評江蘇省企業技術中心,3家企業獲評蘇州市示范智能車間,3家企業獲評蘇州市企業技術中心,4家企業獲評蘇州市工業設計中心……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秉承真誠拼搏的‘七都精神’,乘著‘智改數轉’的東風,繼續做好‘服務員’,朝著規上工業智能化改造全覆蓋的目標繼續奮進,加快打造‘民營經濟看吳江’‘工業互聯網看吳江’的‘七都樣板’,力爭到2022年,全鎮完成‘新兩化’改造和轉型企業100家,完成智能工業投入9億元。”蔡建忠說。
朝著“智能工業示范區和綠色低碳示范鎮”的目標,七都,這個太湖邊的小鎮正勇往直前。
標簽: “數智”賦能,七都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