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城區緊扣七大類違法建設,開展“拉網式”摸排、“聯動式”拆違、“點穴式”控違——
“拆建管”一體 刷新城市風貌
□蘇報記者 肖辛
在相城區違法建設治理工作專班,一張在“空中查+地上巡”基礎上制作而成的“拆違全景圖”成了“門面擔當”。隨著攻堅行動的加速推進,從去年10月開始,相城區各個板塊紛紛“違建清零”,這張“拆違全景圖”上的空白被一一填補。
2021年以來,相城區緊扣危害公共安全、影響市容環境、影響重大工程建設、侵占公共空間等七大類違法建設,開展“拉網式”摸排、“聯動式”拆違、“點穴式”控違。截至目前,全區共治理違法建設4700余處,治理面積超200萬平方米,“拆、建、管”一體推進,“刷新”城市風貌。
推動企業違建“清零” 擊破“任務清單”難點
從前期排查到集中拆違,擺在我們面前的任務艱巨又復雜,既要快速拆清,又要防止反彈,掛圖上墻是督促也是鞭策。”工作專班相關負責人介紹,治理行動推進過程中,專班緊盯重點項目、緊扣時間節點,精準發力、破解難點,推動企業違建“清零”便是其中一項重點任務。
依據多部門通過大數據分析摸排發現的線索,日前,高鐵新城違建治理專班對新城控股地塊內一家工程公司的臨時辦公區及臨時生活區進行了專項檢查。現場發現區域內有面積約5500平方米的建筑,為辦公區、生活區等22棟臨時設施,這些臨時設施存在消防設施失效、消防通道堵塞和板房年久失修、環境臟亂、“331”隱患突出等問題。檢查人員隨即約談了項目及企業負責人,明確后果,要求人員限期搬離,自行拆除違建,全面清理場地。在相城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等多部門全程監督下,22棟臨時設施全部拆除。
為了提升執法效能,形成閉環管理,相城區在開展“百日攻堅”行動期間,各板塊從體制機制、資源整合等多層面發力,上下聯動、齊抓共管,采用“部門上報—專班分配—各村(社區)比對管理上報”的模式,對重大工程項目、群眾反響熱烈的突出問題逐一擊破、逐一銷項,確保違建存量逐步壓降清零。
拆出一方新天地 鬧心問題變舒心小景
周邊環境換了新貌,安全隱患徹底排除,拆違拆出了一方新天地。
由于破壞環境、污染水質,還存在安全隱患,沿河歷史遺留違建是困擾黃埭鎮多年的老大難問題。去年上半年,黃埭鎮裴圩社區工作人員在日常巡查中,發現塘船浜河道沿河存在10余戶違建。為了盡快拆除這些始建于2000年前后的違建,裴圩社區循序漸進,一戶戶走訪解釋、告知自拆,強有力申請強制拆除,推動了這10余戶共計3000余平方米的沿河違建在一個月內全部拆除。
在拆違過程中,治理人員對河道周邊污水管網同步進行了排摸整治,對河道進行了清淤治理,在河道內種植了水生植物,并投放魚苗,整體提升了河水自凈能力。黃埭鎮還將原先河道兩側拆除違建的區域進行硬化,新建停車場,緩解周邊居民停車難問題,并對河道邊上的房屋墻面進行粉刷和彩繪,對房前屋后私拉亂接的線路進行集中整理,河道兩側的環境面貌煥然一新,周邊居民也連連稱贊。
去年以來,相城區把拆違整治的“拆”與人居環境的“整”相結合,堅持“拆、建、管”一體推進,做到拆一片、治一片、靚一片,進一步推進了城市更新。
“推磨”式互查鞏固成效 “回頭看”推動再提升
為了鞏固整治成效,確保真正實現“問題清零”,近期,相城區以各板塊違建治理專班為單位開展“推磨”式互查,相互監督共同提升。“我們抱著找問題的態度去看其他板塊的工作,更能對比發現自身不足,是非常好的總結機會。”望亭鎮違建治理專班負責人表示。
在此基礎上,相城區違建治理專班組織復核驗收,開展“一板塊、一區域”明查行動,通過復核逐個上報拆除點位情況、檢查周邊是否存在漏報點位的方式,對每個板塊點位數最多的村(社區、工業區)進行明查。同時,為精準掌握治理成果,相城通過使用無人機航拍比對督查,查漏補缺,防止違建反彈。
相城區違建治理專班負責人表示,違建治理不是一勞永逸,這樣的“回頭看”對于專項行動中的經驗與不足是一次整體復盤。下一步,他們將通過完善長效管理機制,進一步推動違建規范化、常態化管理,從而打造無違建示范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