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十大語文差錯”出爐
涉及疫情、抗疫的條目就有5條
本報訊(記者 陸玨)日前,《咬文嚼字》編輯部發布了“2021年十大語文差錯”。其中,涉及疫情、抗疫的條目就有5條,包括“接種疫苗”的“種”誤讀為zhǒng、“疫情蔓延”誤作“疫情曼延”等差錯上榜。
據悉,《咬文嚼字》年度“十大語文差錯”從2006年開始發布,至今已16年。江蘇省普通話水平測試員潘偉斌對此持續關注。他在采訪中表示,“2021年十大語文差錯”依然多為日常可見的差錯,與許多社會熱點事件相關。
“蔓延”誤為“曼延”,2021年底,奧密克戎變異毒株造成國際疫情繼續擴散,在一些文章中,“疫情蔓延”被誤作“疫情曼延”。潘偉斌表示,曼延,指連綿不斷,描寫靜態對象;蔓延,指蔓草等向四周延伸、擴展,引申指向周圍延伸、擴展,描寫動態變化。描寫病毒擴散,應用“蔓延”。
“接種疫苗”的“種”,常常被誤讀為zhǒng。潘偉斌告訴記者,“種”是個多音字:讀zhǒng,主要是名詞,指種子等,也作量詞,指種類;讀zhòng,是動詞,在“接種疫苗”中顯然應讀“接zhòng”。
再如,“途經”和“途徑”語義、用法不同,把“途經中高風險地區”寫為“途徑中高風險地區”是錯的。“必需品”誤為“必須品”,疫情防控必須確保人民群眾生活必需品的充足供應,而一些文章中,“生活必需品”被誤作了“生活必須品”。
此外,“賡續”誤為“庚續”、“失之偏頗”誤為“有失偏頗”、“血脈僨張”誤為“血脈噴張”、“情結”誤為“情節”、“行拘”誤為“刑拘”等也被列入“2021年十大語文差錯”。
潘偉斌特別提到,“2021年十大語文差錯”中,與疫情、抗疫相關的內容就占了一半。“這類語文差錯的集中顯現,反映了時事熱點,說明疫情還未結束,抗疫還在關鍵期。這也反過來提醒市民,平時依舊要積極主動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
他還建議大家,平時遇到存疑的漢語讀音和用法,可查詢最新版《新華字典》等權威工具書。學校、媒體等從業人員,更當充分尊重漢語言的博大精深,持嚴謹態度,肩負起傳播漢字正確讀音和用法的責任。
標簽: 接“種”疫苗你讀第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