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巷提升后,房屋一邊新一邊舊。 記者 葉永春攝
本報記者 葉永春
經過新一輪的美化提升,姑蘇區(qū)不少老街巷變得潔白如新,使背街小巷的整體面貌為之一變。然而,在為提升工程點贊的同時,還有居民提出建議——沿街街面經提升后環(huán)境更美觀,相比之下,街面以內未經提升的區(qū)域更顯陳舊,希望街巷環(huán)境在整體上獲得改善。
居民:前面后面都變了,就中間沒變
對街巷提升工程提建議的居民中,有姑蘇區(qū)王洗馬巷的閻先生。他家住王洗馬巷38號樓,房屋使用20多年后,如今墻面呈暗色,且有部分開裂、脫落。
閻先生說,前不久,他看到王洗馬巷和包衙前等街巷經過了提升,沿街的房屋外墻均被重新粉刷成了白色,變得煥然一新,比如38號樓前面的王洗馬巷34號樓以及后面的包衙前37號樓,而位處中間的38號樓未獲提升,相比之下,更顯破舊。 閻先生說,在工程進行過程中,已有居民通過社區(qū)微信群對此提出疑問,希望幾幢住宅樓的環(huán)境獲得整體提升,但直至工程結束,幾幢房屋仍是一邊潔白如新,另一邊卻陳舊無光。“街面以內的房屋是舊的,不僅在街上一眼就能看清,而且里面還有小巷,經常有人走,一邊新一邊舊,看著很不協(xié)調。”
走訪:同一幢樓,也有一邊新一邊舊
實際上,即便是同一幢樓,也有一邊新一邊舊的現(xiàn)象。
昨天,記者實地走訪看到,在包衙前與湯家巷口,一幢位于巷口的三層房屋,朝向湯家巷及包衙前的墻面,不僅清理掉了原有的爬山虎,還粉刷一新,而該房屋背向街面的墻面上,依舊爬滿爬山虎,且呈暗色,與旁邊粉刷過的白墻對比明顯。還比如包衙前37號樓,樓體大多刷成了白色,但與主樓相連的一堵院墻,依然是瓦片碎裂,墻面大面積脫落,與整體環(huán)境顯得格格不入。
此外,正如閻先生所說,在王洗馬巷38號樓東側,有一條南北向的小巷連接包衙前與王洗馬巷,行人無論是走包衙前還是王洗馬巷,路過該巷口時,都對巷內未經提升的房屋一覽無余。
回音:工程只涉街面,不包括里面
針對閻先生等居民提出的建議,記者聯(lián)系上該工程相關負責人王先生。王先生稱,該工程主要是為提升和美化背街小巷的環(huán)境,其中墻面粉刷的范圍,主要為街面,而不包括小巷以內的區(qū)域。
同時記者從金閶街道環(huán)秀社區(qū)了解到,工程實施以來,確實有一些居民多次提出相關訴求,經過與工程實施方溝通,確認該工程不涉及街面以內的區(qū)域。
至于個別居民提出的可否使用房屋公共維修資金修繕房屋事宜,社區(qū)工作人員稱,王洗馬巷38號樓等房屋并無公共維修資金,因而在資金方面存在一定難度,對此社區(qū)將繼續(xù)做好溝通解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