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區平江街道推進“四類場所”整治,助力城市更新
蘇報訊(記者 胡毓菁 通訊員 薛偉濤)音樂社團、劇本殺、陶瓷制作體驗……上周末,位于桃花塢大街89號的“89文化坊”里,不少年輕人在這里參加各種休閑娛樂活動。“兩三年前,這里是一片毫無人氣的老舊廠房。如今,經過街道和相關單位在‘四類場所’整治中作出的巨大努力,這里的面貌發生了變化,讓人又感受到了朝氣與活力。”姑蘇區平江街道城管處(安監辦)副處長徐宸基說。
桃花塢89號是曾經的蘇州電扇總廠的廠址。當年,一句“長城電扇、電扇長城”的廣告語讓不少“老蘇州”至今記憶深刻。然而,近年來,隨著長城電扇風光不再,老廠房逐漸閑置,并被貼上了“老、破、舊”的標簽。1萬多平方米的廠區內,一度只剩一些租賃的小加工廠。
在古城保護城市更新的進程中,如何讓老廠房煥發出新生命?近兩年來,平江街道根據區域實際,結合“331”工作機制,積極推進轄區“四類場所”整治,對“老舊廠房、專業市場、城中村、古舊老宅”四類場所的安全隱患進行集中治理。作為其中重要一環的老舊廠房,受限于建筑年代和消防硬件的不足,歷來隱患問題突出。平江街道一方面督促一些處于待征收地塊上的企業,要求其加強日常管理、增添消防設備、開展安全整治。另一方面,街道按照“騰籠換鳥”與“筑巢引鳳”的思路,積極指引轄區有條件的老廠房進行改造升級,主動對接指導,幫助協調企業引入外部管理。近年來,平江街道利用轄區部分老舊廠房陸續打造出89文化坊、德必、花里巷、藍文化等一系列富有現代氣息的文創產業園、科技產業園,為轄區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創造新業態,煥發新生機。
以桃花塢89號為例,隨著前期整體改造裝修基本結束,2021年,經過平江街道經發處等部門的協調聯絡,陸續吸納了木刻年畫、銅爐制作、陶瓷制作體驗、裱畫、書法、音樂、形體、網絡直播平臺等各類文化藝術和新業態入駐。據悉,“89文化坊”現入駐企業50余家,其中文創類企業占90%,吸納就業人數500人,已然成為一處新的網紅打卡地。徐宸基表示,“四類場所”整治立足于消除安全隱患,但絕不局限于此,“更多的是推進傳統產業向現代產業轉型,促進古城區經濟和服務業的發展。”
標簽: 老廠房提檔升級變身“文化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