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記者 王安琪
回看歷史,相城區黃埭鎮是蘇州最有文化古韻的地方之一。春申湖邊有著兩千多年前黃歇筑堰成埭的歷史過往;馮夢龍村里有著那個偉大文學家的傳奇人生和穿越數百年的精神與理想;黃埭老街有著千葉小舟云集、八方商賈過往的繁榮往昔。
而這個被譽為“銀黃埭”的千年古鎮,正是如今經濟快速發展的“工業強鎮”,從古韻老街到人文新城,在這場復興的歷程中,無論是保障要素促進經濟發展,還是精心規劃構建城市理想家園,又或者老街更新服務民生福祉,都有著資源規劃工作的腳印,潛藏著資源規劃人辛勤耕耘和創新突破。
市資源規劃局相城分局黃埭中心所一位負責人介紹,借助當地的馮夢龍文化、產業文化、評彈文化、老街文化等,近年來一直在積極探索黨建文化與地域文化、人文文化的深度融合,從而展示資規文化與資規業務的相輔相成。
惠鄉村 展形象
助力新時代“夢龍傳奇”
提到黃埭,馮夢龍村是其濃墨重彩的一筆。在黃埭復興戰略中,馮夢龍村作為“五個一工程”的一個村莊,生態優、風光美、人居佳,馮埂上自然村莊在2020年就獲評全國文明村和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但對于黃埭來說,馮夢龍村的意義遠不止一個環境優美的鄉間村落。
村民們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便是農房翻建,2021年全年完成173戶農房翻建審批,馮夢龍村設計8套民房樣式,鼓勵村民建設具有江南特色的宜居住房。為了建設高標準農民自建房,相城資規分局黃埭中心所堅持發揮專業優勢,全過程參與馮夢龍村將農民自建房打造成為“城市里的公園”“公園里的別墅”,不僅提升了鄉村“顏值”,也讓村民們的生活環境更宜居。
鄉村振興是當下要務,為了保障馮夢龍村公共服務項目落地,相城資規分局黃埭中心所積極探索黃埭國土空間全域綜合整治省試點,通過公共空間治理彰顯黃埭鎮江南水鄉、漁耕文化以及馮夢龍廉政故里的特色環境,使黃埭鎮江南水鄉風貌特征更加顯著。此外,還積極盤活村莊發展空間,年內已經完成錢埂上8家低效企業回購和4處池塘回收,騰出土地空間21畝,進一步釋放風景區發展動能。
在文化復興、鄉村振興之路上,相城資規分局黃埭中心所擔當著引領規劃、保護自然、保障發展的先鋒。“為了走出一條以夢龍文化引領鄉村振興的特色發展之路,我們黨支部積極打造了‘夢龍清鋒’黨建品牌。”相城資規分局黃埭中心所負責人介紹,“以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來助力馮夢龍村成為黃埭的后花園、發展的催化劑以及百姓的游樂園,書寫新時代的‘夢龍傳奇’。”
保項目 促發展
優化產業發展空間
黃埭歷史上作為吳縣五大強鎮之一,工業基礎雄厚。2001年,潘陽工業園以其規劃10平方公里,首期開發5平方公里的面積,鑄成了傳統工業的標本,成為相城工業長子。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實施,以及相城區產業結構優化調整,黃埭正加快產業轉型升級腳步,在傳統產業升級上做文章,更在新興產業發展上找出路。
“堅持發展工業經濟,就要積極主動服務企業。”相城資規分局黃埭中心所負責人介紹,2021年工業用地上市20宗659畝,供地量達到全區第一,是相城最具工業基礎的區域之一。2021年重點推進的“書記項目”——燕河高端智能制造研發社區項目,通過積極主動對接,靠前服務,推進項目成功落地。為推動產業項目早開工、早建成、早投產,黃埭鎮制定實施產業項目協同推進工作機制,多部門協同聯動、多措并舉,加快推進各個產業項目建設。值得一提的是,項目實現“拿地即開工、聯合驗收、竣工即拿證”在黃埭鎮已成為常態化。
圍繞“相城城市副中心”定位,落實市資源規劃系統產業用地更新“雙百”行動精神大力拓展優化產業發展空間,有步驟地實施低效企業存量土地回購工作。近兩年來,累計盤活回購土地906畝,其中2021年完成盤活回購低效企業用地718畝,2022年預計可用工業用地1011畝,這正是敢于啃下硬骨頭的決心。
興文化 聚民心
延續千年老街情懷
民生事無小事。蘇州市相城區黃埭鎮評彈公園和相城區黃埭鎮春豐路南北兩側建設永久性停車場項目是2021年蘇州市資源規劃局的“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
停車問題看似簡單卻關系著居民們的切身幸福感,解決起來既要放資源,也要嚴管理。相城區黃埭鎮完成春豐路、愛民路、長旺路、望東路等13個停車場新建改造,新增停車位1600余個,讓居民們出行更為便捷,解決了“停車難”的問題。
“說書跑碼頭,先過黃埭關”。要打響“評彈文化發源地”招牌,加強評彈文化建設,就要讓文化項目盡早建成落地。據介紹,相城資規分局黃埭中心所以最高效率積極籌備做好前期保障工作,目前評彈公園正在建設中,項目占地面積約44畝,預計2022年5月開園。
“三里長街、店鋪林立、周舸云集,八方商賈過往。”這是昔日的黃埭老街,初成于三國時期赤烏年間,在明代擴展加快,現有格局基本形成;在民國時期達到鼎盛。老街全長1372米,是無數黃埭人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極具人間煙火氣,因此在黃埭老街更新改造中,更要保護好水鄉古鎮特有風貌。“我們將參與做好黃埭老街的方案設計、權屬調查。”據介紹,以現有條件為基礎,老街將被打造成一個集旅游、商業、生活、文化為一體的綜合性區域。“我們以原‘黃埭十八景’為基礎打造新的景點,盡可能保留古銀杏、老碼頭、黃埭書場等,打造蘇州‘江南文化’的黃埭名片。”
【結語】
近日,全省鄉村振興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名單出爐,蘇州市相城區黃埭鎮馮夢龍村黨總支被表彰為先進集體,同時被表彰為先進個人的還有蘇州市資源規劃局用途管制處處長徐蔚奕。
資規的智慧和力量,為城市的高水平治理、高質量發展做出了許多貢獻。相城資規分局一位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繼續把對文化的熱誠轉化為工作的熱情,“兩在兩同”當先鋒建新功,讓相城文化的“熱力圖”變成發展的“熱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