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周函)蘇州氣象臺發布消息,我市即將迎來中到大雪天氣,醫生提醒,老人和慢性基礎疾病患者,一定要做好心腦血管的御寒措施。同時,每年的雨雪天氣,都是摔傷等外傷病的高發期,市民需加強防范意識。
“對于有心腦血管基礎疾病的人群來說,冬季低溫加上室內外氣溫波動幅度較大,是導致心梗、腦梗發生的高危因素,目前門急診每月要收治約300例中風患者,是全年數量最高的時候。”蘇大附一院神經內科主治醫生周赟介紹,雨雪天氣驟然降溫,容易引發腦血管意外,從該院神經內科近期接診的患者看,有不少腦梗合并心梗、腦梗合并心衰的患者,此類病人的特點是發病即危重癥,來勢洶洶,病情復雜。
“卒中發生后的4.5小時內是救治的‘黃金時間’,應盡早將患者送入有溶栓、取栓資質的醫院,這對挽救患者生命、恢復正常的生活質量至關重要。”周赟提醒,近期,市民要多關注家中老人,特別是既往有慢性病的病人,在溫度驟降的情況下,首先要遵醫囑服藥;其次,飲食要規律,運動不可太劇烈,建議下雪天,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暫時停止戶外活動;此外,重點人群要盡量避免室內外頻繁進出,同時在室內適當補充水分。
常言道:“老人怕摔”。雪天路滑,老人因為穿著臃腫,自身平衡力較差,很容易滑倒摔傷。因老年人或多或少有骨質疏松癥狀,如一旦發生髖關節、腰椎骨折,傷害尤其嚴重,有的老人甚至從此臥床不起,危及生命。
蘇大附一院創傷中心執行副主任、急診科副主任楊鵬提醒,面對雨雪天道路濕滑的情況,市民首先要預防摔倒的發生,出行時要穿防滑鞋,增加和道路的摩擦力。老年人盡量避免外出,如果出門,最好有人陪伴,以免路遇突發情況。
其次,市民要“學會摔倒”。當摔倒不可避免已經發生,市民可嘗試用手掌撐地,這樣可緩沖跌倒的沖擊力,有效減少頭部、胸部、脊柱等重要器官的損傷。
摔倒如果發生,市民怎樣自救?楊鵬介紹,如果市民摔傷后活動困難,同行者或路人應第一時間撥打“120”等待救援。接著,同行者應將傷者保持平臥,快速判斷傷者的狀態,如傷者發生嚴重骨折,可先用木條進行夾板固定,切記不要貿然移動,以防傷者骨頭斷端割破血管,造成繼發性損傷;如果傷者有嚴重出血,可用干凈的衣物包扎,做壓迫性止血。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傷者摔傷后沒有大礙,但是隨后出現持續性疼痛或關節活動受限,也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標簽: 中到大雪將要來臨 心腦血管疾病和摔傷要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