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推動農村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促進農村居民富裕富足
統計數據顯示,去年蘇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487元,同比增長10.4%。蘇州農村居民收入中工資性收入約占六成,經營性和財產性收入占比約三成。我市努力增加這三類收入,不斷提高農民文明素養,推動農村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促進農村居民富裕富足。
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方面,去年我市共培育市級(含)以上龍頭企業10家,2家農業龍頭企業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新增農業產業化聯合體12家,市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達到100家,農戶參加農民合作社比重超89%,保障了農民工資收入。同時,以品牌建設提升農業影響力和增加農業收入,全市共有以“蘇州大米”為首的地方特色鮮明、市場知名度高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28個,共有陽澄湖大閘蟹等15個農產品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預計為當地農民增加收入約36.7億元。去年,我市培育新型職業農民2353名,新認定新型職業農民4597名,培訓新型職業農民11227人次,小農戶培訓占比超82%,提升了小農戶增收能力。
我市努力增加農民經營凈收入,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全市農產品加工業產值突破2600億元;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農業與文化、科技、教育、旅游、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去年累計建成蘇州共享農莊(鄉村民宿)75個、休閑農業基地2300多家,新增市級(含)以上休閑農業精品村8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年營業收入達60億元。
增加農民財產凈收入方面,我市支持集體經濟抱團異地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農村產權線上交易初步實現“應進必進”,提高分紅水平。全市農村集體總資產突破3500億元,村均集體可支配收入超過1000萬元,省定標準下集體經濟強村占比為100%;持續支持集體經濟薄弱村發展。近兩年,全市有46個村被納入省級集體經濟發展扶持對象,累計撥付中央、省級資金2760萬元,建成富民載體項目7個,預計每年增收822.01萬元,惠及農戶4.65萬戶、農民16.5萬人。2020年推出“蘇扶保”保險試點,惠及40萬村民,減輕低保人群醫療費用負擔。去年市級財政安排5000萬元,支持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村項目建設和補貼公共服務。(記者 陸曉華 張曉亮)
標簽: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蘇州 農村集體經濟 人均可支配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