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施是現代的,味道是江南的。
在保護好太湖生態的同時,太湖新城將充分發掘水鄉空間基因和文化底蘊,打造極具蘇州味、江南味和吳文化氣息的“新江南”。
立足“兩區聯動、多簇擁灣”的空間布局,吳江、吳中兩地將圍繞區域規劃同頻同向,協同延伸蘇州城市軸線,打通千年古城——太湖新城脈絡,擴展蘇州大市的發展空間和輻射影響。協同織補形成特色開敞的空間網絡,構筑環繞蘇州灣的藍綠慢行網,連通濱湖風景道,讓環灣區成為一體暢連、風景暢享的典范。
在交通體系互聯互通方面,將加速構建吳江、吳中“三快兩隧”快速通達體系,其中“三快”是G634蘇同黎、S609江陵路和東環南延,“兩隧”是重點推動東太湖隧道、蘇州灣隧道開工建設。加快通蘇嘉甬高鐵、如通蘇湖城際建設,推進軌交11號線、12號線、S7線、S9線前期研究。建成松陵大道綜合交通樞紐,開展花港站等城市軌道沿線TOD發展研究。
在吳江,為全面推進空間重構、資源重組、品質重塑,構建了向北融入主城、向東接軌上海、向西擁抱太湖、向南聯動浙江的“四向協同”格局。為加快完善市域通道一體化銜接,目前東太湖隧道和蘇州灣隧道“兩隧”建設正加快推進,相關軌道交通線路加快啟動,一個立體化、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已然成型。同時,吳江還將先行打造若干個“金邊銀角”江南水鄉式的城市生活空間,進一步豐富城市水文化街區內涵。以吳淞江整治工程實施為契機,全面提升花港灣區域人居環境以及瓜涇口樞紐的通航能力,推動東太湖蘇州灣與蘇州古城護城河、大運河、同里古鎮等水上旅游線路高水平貫通。
在吳中,近期將啟動旺山路、塔韻路南延等重點交通項目。全力打造城市高端商業、商務集群,加快地下空間兩側商辦地塊開發,加速蘇州灣中心廣場至地下空間區域更新,形成集聚空間,整體打造市級商業、商務中心。同時,優化公共配套供給,加強與吳江太湖新城公共服務設施錯位布局,充分利用華中師大蘇州實驗中學、蘇州市立醫院總部等品牌資源,形成具有吸引力的醫療、教育配套。優化鄰里中心點位布局,構建“一站式”“一街式”鄰里共享中心,打造15分鐘“社區便民生活圈”。
強化文旅功能,吳江區依托東太湖百里風光帶,蘇州灣文化中心、蘇州灣體育中心、太湖蘇州灣度假樂園、高品質度假酒店等串珠成鏈,江南水鄉文化底蘊與現代都市國際化元素相融,新江南城市風貌初具規模。吳中區則通過天鵝港、溪江河、官渡河等水系,串聯山、湖景觀資源,共同形成具有體驗感的綠色通廊。同時,依托吳中太湖新城三期村莊,優化形態、業態、功能配套整體布局,形成集科創、文創、度假等功能于一體的特色創新田園、數字文旅片區。
上一頁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