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書香濃”,為期5天的“萬閱典藏”2020年潘家園第二屆古舊書博覽會于10月15日至19日在潘家園舊貨市場舉辦。
據了解,本屆書博會延續了潘家園文化公司與孔夫子舊書網的深度合作,全面整合了各地書商、知名藏家及精品資源,共設立五大板塊:名人信札古籍善本交易區、古舊圖書展區、精品出版物區、精品兒童圖書區、潘書館綜合體驗展區。據了解,有超過600個展柜及攤位集中展示展銷近萬種古今中外優秀出版物及文化產品。
古舊書業高峰論壇在書博會開幕當天舉辦。主辦方介紹到,“中國古舊書業面臨著如何深挖自身價值、發揮文化優勢,通過科技賦能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打造多維融合體系,如何創新經營思路,賦予古舊書業更多文化內涵等諸多新問題,有待深入研究和探索。”中國書店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曉東指出,“古舊書業是一種城市的基因。隨著時代與科技的發展,古舊書業現在進入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共生共榮的階段。這其中,潘家園是民間書市代表,孔夫子舊書網是線上的代表,中國書店是國營體系的代表,拍賣公司的相關板塊也構成了古舊書業組成部分。未來期待各個方面能有機會深入戰略合作,促進北京古舊書業長足發展。”
嘉德拍賣公司古籍善本部總經理宋皓指出,“中國古舊書市場較早就有了過億的拍賣紀錄,體現了善本書籍的文物價值,以及蘊含的文化自信。在文物藝術品拍賣中,古籍是相對小眾板塊,但是受眾群體非常龐大、寬泛,同行者很多。這個群體中有專業古籍經銷商,有專業書店的經營者,但是更多的是書籍愛好者。他們散落在世界各地,近年來可以看到源源不斷地有中國的古籍善本回流,體現的是一種文化信仰。”
原故宮博物院研究員翁連溪,北京語言大學教授錢婉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研究員趙超等專家學者各自從專業角度解析了書業發展前景。
伴隨著新一屆書博會的開啟,古舊書市場迎來交易高峰。孔網帶來元刻本明清古籍、珍稀民國圖書、晚清民國期刊等精品古舊書籍,并從全國18萬余賣家藏友中精選近百家優質特色古舊書店攜帶近萬種古籍書刊、珍本善本,數千件百年名人墨跡書信手稿薈聚京城,以品類多樣性和地域差異化,保障古舊書品更好的跨地域互通、交流。
除書籍展售外,潘家園也引入了多元的活動,提升書博會的文化“含金量”。10月17日,“善藏”北京潘家園首屆古籍文獻拍賣會將在書博會現場舉槌。本場拍賣會中一件清乾隆三十六年敕命圣旨引起了藏友的廣泛關注。這件敕命圣旨,內容為加官進級之表述,保存品相相對完好,是一件具有歷史價值的珍貴藏品。保存完整、收藏級別的明代木刻版《夢溪筆談》、明本《南華真經》等重量級藏品也將亮相本次拍賣會。
據潘家園方面介紹,與首屆書博會相比,今年的互動體驗活動更為豐富。童趣集市、“你讀我送、為您找書、以書換書”、公益鑒寶等活動都將悉數亮相書博會。同時,孔夫子舊書網特設線上分會場,邀請全國1500萬書友齊聚盛會。活動作為“云享文化 京彩生活”-第八屆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的活動之一,得到了市文資中心、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廣播電視局、市文物局等單位的大力支持。(記者 胡曉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