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文物保護亟須科技發力 科學認識文物才能更好地守護

            時間:2021-03-08 17:24:39

            近30年前,從事地質工作的蘇伯民被選入敦煌研究院,成為了一名“壁畫醫生”。借助科技力量更好地守護千年石窟,是他和同事們孜孜以求的目標。

            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以來,敦煌研究院副院長蘇伯民每年兩會都會帶來聚焦文物科技的建議。3月5日,亮相今年兩會首場“代表通道”的他再次呼吁,希望國家在“十四五”科技規劃中,將文物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給予充分保障和支持。

            事實上,不只是蘇伯民,多位代表委員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都一再強調,加強文物科技領域的基礎和應用研究,突破關鍵共性技術,為考古研究和文物保護利用提供有力支撐。

            科學認識文物,才能更好地守護

            莫高窟也稱“千佛洞”,始建于公元366年,集建筑、彩塑、壁畫于一體,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在過去幾十年里,敦煌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借助科技手段,讓莫高窟減少病害,“延年益壽”。

            “壁畫病害種類繁雜,經過多年的探索,我們搞清了其中一部分病害機理,但還有一部分病害形成的真實過程,有待于通過科學研究和模擬實驗來進一步揭示。”蘇伯民說,和壁畫一樣,青銅器、紙質文物劣化的情形也千差萬別,這背后的微觀機理和環境作用機制都需要進一步挖掘分析。

            在蘇伯民看來,對任何文物的保護而言,首先要對文物的狀態和它原來的材質和制作工藝有一個全面透徹的了解,充分揭示其制作材料和工藝中所蘊含的科學原理,這樣才能為保護和修復提供科學依據。

            同樣,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袁靖也認為,要深化對文物劣化的微觀機理與病害發育的環境作用機制的認知,建立文物材質鑒別、工藝重建、產地溯源等理論和方法,補齊基礎理論方法和科學數據積累等方面的短板。

            為加強文物科技領域基礎研究,袁靖建議,統籌部署建設一批文物保護領域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進一步擴大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規模,完善研究方向布局。加快推動文物科技資源標本和科學數據有序積累和開放共享,建設科研標本庫和科學數據中心。

            加強裝備研發,為文物保護提供利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令蘇伯民感到有些遺憾的是,目前敦煌研究院針對文物開展無損分析所用到的儀器設備,比如高光譜成像儀、拉曼光譜儀、光學相干斷層掃描系統等大多都是進口設備,其間難以見到國產裝備的身影。

            “事實上,開展無損檢測分析的一些設備也是通用設備,不僅僅是文物領域,其他領域同樣需要。希望國家能加大對無損檢測分析裝備的研發力度,尤其是針對書畫類文物,研發專用的高光譜、多光譜儀器,有助于相關研究的深入開展。”蘇伯民建議。

            不只是文物無損分析,考古勘查現場同樣也需要高科技裝備的支撐。袁靖認為,應加強田野考古勘查測繪技術裝備的專業化集成和智能化升級,研發一些面向遠程、野外作業的小型化、可移動裝備。此外,還應加強綠色環保新型文物保護功能性材料研發與應用效果評估,著力研發文物安全智能監測和預防性保護關鍵技術與裝備。

            “在文物安全領域,針對文物特性,我們還需要研發一些專門的技術和設備。比如消防裝備,過去主要采用粉末滅火器或消防栓,但粉末或水在滅火中可能對文物造成一定的損害,因此,我們需要對滅火方式進行改進,確保將對文物的影響降到最低。”蘇伯民指出。

            借力數字技術,讓文物真正活起來

            近年來,“博物館熱”持續升溫。如何更好地讓文物活起來,是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讓文物活起來,需要讓博物館里的文物‘轉’起來、‘智’起來、‘動’起來。”王春法解釋道,“轉”起來,即依法依規加大文物統籌協調力度,建立健全館際文物交流合作機制,促進藏品借展和重要展覽巡展常態化制度化,讓更多的文物走出庫房、走上展線。“智”起來,就是大力推進文物資源的數字化,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建設智慧博物館,實現文物信息資源開放共享。“動”起來,就是加速文物活化關鍵共性技術攻關,不斷優化傳播內容,豐富傳播渠道,加強觀眾與文物互動,使古老文物在當代煥發新的活力。

            拉近文物與大眾之間的距離,離不開文物展示手段融合應用與創新。袁靖認為,在充分挖掘文物內涵的基礎上,未來需要在數字展示技術上不斷突破,推進文物知識挖掘、展示、傳播向智能化、高端化和國際化發展。

            “由于起步晚、基礎薄,我國文物保護與傳承領域的科學技術研究還面臨許多問題,難以有效支撐文物保護利用的系統目標和可持續發展。”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表示,“十四五”時期,在國家文物事業發展規劃中,科技創新將會擺在更為重要的位置,通過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布局,著力提升文物科技創新能力和應用水平。同時,聚焦文物領域的典型應用場景,通過全鏈條創新設計與系統部署,解決重大科學問題、突破關鍵技術瓶頸、培育文理學科融合創新能力,推動國家和行業兩級科研基地(平臺)建設。(記者 唐 婷)

            來源: 科技日報 編輯: FN008
            • 蘇州
            • 江蘇
            • 財經
            • 娛樂
            • 旅游
            • 時尚

            2020年江蘇機動車駕駛

            鄭州市委網信辦一行蒞

            “新戰略”護航地產主

            鄭州市委網信辦一行蒞

            安徽黃山風景區多措并

            華為Eyewear智能眼鏡2
            一本天堂ⅴ无码亚洲道久久| 91嫩草私人成人亚洲影院|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鲁丝片 |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清高APP|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综合99久久 |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天堂不卡| 亚洲国色天香视频| 国产亚洲国产bv网站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影视在线| 亚洲kkk4444在线观看|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亚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s码欧洲m码吹潮|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亚洲成片观看四虎永久| 久久99亚洲综合精品首页| 亚洲色WWW成人永久网址| 亚洲韩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香蕉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结合|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PP| 日韩亚洲翔田千里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成人在线|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亚洲AV永久无码区成人网站| 色播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亚洲欧美熟妇综合久久久久 | 亚洲四虎永久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秒播 | 亚洲av激情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老色鬼久久亚洲AV综合| 亚洲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