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寬松與否,流動性是否充裕,這些問題都是二級市場投資者非常關心的話題。最近幾天,宏觀層面釋放出一些新的政策信號,值得投資者加以重視。整體來看,貨幣政策“保持定力”的特征越來越明顯。隨著疫情對宏觀經濟影響的逐步減弱,貨幣政策回歸常態化的特征凸顯,而在房地產等重要領域,政策趨于邊際收緊已經成為比較清晰的方向。在此背景下,A股市場四季度面臨的宏觀環境會如何演變?
央行三季度例會刪去“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表述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0年第三季度(總第90次)例會于近日召開。公開信息顯示,相比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上一季度例會,此次例會新聞稿刪除了“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的表述。著重強調推動綜合融資成本明顯下降,引導貸款利率繼續下行等。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再次說明疫情對當前經濟的影響在逐漸消退,監管部門不急于啟動更多或力度更大的措施,以避免信貸套利或者資源錯配等現象發生。
中金公司固收研究團隊日前對四季度央行貨幣政策做了一項調研。調研結果顯示,投資者對央行進一步放松貨幣政策的預期保持謹慎,絕大多數(77%)的投資者認為不會有額外的寬松政策,貨幣政策將基本維持現狀。甚至還有7%的投資者認為央行可能還會進一步收緊流動性。
多數受訪機構認為,下一階段央行貨幣政策將根據經濟發展狀況相機抉擇,靈活開展操作,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在一些方面,貨幣政策操作的確可能會有所收斂,但在另一些方面可能更加積極,結構性收緊和放松的情況將并存。
地產信貸政策邊際收緊已是清晰信號
最近一段時間,市場非常關注限制房企過度融資的“三道紅線”。對于“三道紅線”,萬科掌門人郁亮表示,新的政策改變了行業游戲規則,打法都變了。“三道紅線”的要求,影響力不亞于2002年的土地招拍掛制度,所有的房企在這個階段再次來到同一起跑線,都重新“歸零”了。
據分析,中國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可劃分為3個階段:2002年以前是土地紅利階段,誰有關系拿到地誰就賺到錢。“招拍掛”之后是金融紅利階段,誰能更獲得資本市場加持,就能買更多地回來,買地要花錢,不是憑關系了,誰產品做得好一點,銀行能夠支持一點,資本市場能夠多支持,各種金融手段用得很充分。而“三道紅線”之后是地產行業依靠管理制勝的時代。
郁亮透露,新政策的監管是穿透式的,多層結構、表內表外等財務技巧是沒用的,對所有開發商都是挑戰,在這種穿透性的融資要求下,萬科未來要講財經紀律,未來企業應該聚焦好產品好服務,并實施長期主義。同時,企業應該均衡無短板,如果企業有明顯短板,例如現金流問題,則會引發系統崩潰。
郁亮表示,幾年前萬科對這一趨勢就有過預判,只是不確定相關部門會什么時候公布而已。房地產金融占比越來越高,這是不對的。金融資源過多地被房地產占用不是好事情,到一定程度,政策層面一定會采取相應措施。
多家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在融資新規影響下,三季度房企發債規模刷新歷史記錄。大部分房企為了應對未來可能的市場變化,加快儲備資金。四季度金融監管升級,金融環境趨緊,房企融資高度承壓。“中秋十一”雙節假期,房企或多采用促銷政策,用回款對沖融資端壓力。
新的宏觀環境要求A股投資者“精耕細作”
天風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煜輝認為,中國股市已經進入精耕細作的時代,“早已不再是圖便宜,祈盼著下場雨發點洪水,隨便把那些爛白菜葉的便宜貨浮起來撈一把的時代了”。
前海開源楊德龍認為,現在A股市場已經進入機構投資者時代,價值投資也逐步深入人心。楊德龍的理念是將巴菲特的價值投資與中國A股市場的實際相結合,提出“白龍馬股”的概念。白馬加行業龍頭高度概括了改革開放的成果,它們是真正值得長期持有的優質股權?,F在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認可價值投資的重要性,因此大家不要指望指數上會有多大的上漲,而是要堅持價值投資,做好公司的股東,抓住這輪慢牛長牛的機會。當前A股市場的生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機構投資者占比不斷提升,特別是今年居民儲蓄向資本市場大轉移的趨勢已經開啟,新基金發行突破2萬億,如果加上四季度的發行量,將發行更多的新基金,這些新基金70%都是權益類的基金。這說明資本市場正在成為很多居民資產保值增值的重要場所。過去十年,大量的居民儲蓄進入到樓市來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未來將會轉移到A股市場。9月26日,證監會相關領導表示,今年以來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并未受疫情影響,反而開放力度不斷擴大,開放水平不斷提升,今年1-7月,QFII/RQFII累計流入規模達到近六年來最高值。在全球低利率、負利率的環境下,中國資本市場已經成為最具吸引力的市場,中國這一輪金融業對外開放更具深度、廣度和力度,姿態更加堅定。
標簽: 貨幣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