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市場將迎來第三大證券交易所“北交所”。如何提前謀劃、搶抓機遇?今天,一場助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對接資本市場的專題培育活動拉開序幕——
讓更多企業被資金“追著跑”
對于近300家掛牌新三板的蘇州企業來說,北京證券交易所的設立將打開通往資本市場的新通道;對于更多優質創新中小企業來說,同樣是對接資本市場的難得機遇。
9月6日,北交所設立消息發布不過4天,蘇州市政府就召開專題會議,要求提前謀劃、積極搶抓北交所設立改革新機遇,促進更多蘇州中小企業登陸資本市場。今天,聯合江蘇證監局開展的資本市場助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專題培育活動也把關注點落在了對接北交所、引導更多企業登陸資本市場上。“提升企業對接資本市場能力,是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從政策研究到推進企業規范化管理等,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市金融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這樣說。
“層層遞進”打開上市新通道
深化新三板改革,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是實施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舉措,也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內容,對于更好發揮資本市場功能作用、促進科技與資本融合、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這其中,“層層遞進”是不少企業關注的關鍵詞。
據了解,北交所將以現有的新三板精選層作為基礎組建,建設將嚴格遵循《證券法》,按照分步實施、循序漸進的原則,總體平移精選層各項基礎制度,明確北交所新增上市公司來源于在新三板掛牌滿12個月的創新層公司,維持新三板基礎層、創新層與北交所“層層遞進”的市場結構,同步試點證券發行注冊制。
三板市場起源于2001年“股權代辦轉讓系統”。2006年,中關村科技園區非上市股份公司進入代辦轉讓系統進行股份報價轉讓,稱為“新三板”。2013年12月31日起股轉系統面向全國接收企業掛牌申請。新三板市場的逐步完善帶來了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逐步完善。2016年,全國股轉公司發布了掛牌公司分層管理辦法,明確了掛牌公司的層級劃分和調整機制,在開始對掛牌公司實施創新層、基礎層分層管理的同時,明確了創新層的準入標準、維持標準等。2020年7月,新三板設立精選層,建立公開發行制度、引入連續競價和轉板機制等一系列改革舉措,激發了市場活力,相比滬深交易所,精選層更加適合中小企業。截至今年9月初,全國新三板公司共有7299家,其中精選層66家,創新層1250家,基礎層5983家。也就是說,對照北交所建設原則,在精選層66家企業將在北交所首批上市外,1250家創新層企業中也將率先產生一批北交所上市企業,基礎層企業在晉升創新層后,也有望打開上市通道。
“設立北交所,旨在推動健全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全鏈條制度體系,著力打造符合中國國情、有效服務優質中小企業的資本市場專業化發展平臺。”有業內專家指出,這意味著中小企業將迎來資本市場改革新機遇。
這些蘇州企業有望“嘗新”
“新三板自2013年底擴容至全國以來,通過不斷的改革探索,已發展成為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的重要平臺。”記者在市金融監管局了解到,目前,我市新三板掛牌企業數位列全國第四,全市累計新三板掛牌企業564家,存量掛牌企業277家,數量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在277家掛牌企業中,有精選層企業3家、創新層企業50家,精選層數量僅次于北京,且已有兩家創新層企業申報晉級精選層。此外,蘇州本地券商東吳證券服務新三板板塊的各項數據也穩居市場第一方陣:截至今年8月底,累計掛牌項目數量行業排名第5位、持續督導企業家行業排名第4位、2021年新增掛牌家數行業排名第4位、2021年完成掛牌企業融資次數行業排名第5位,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蘇州服務企業、推動企業登陸新三板的實力。
北交所的首批掛牌公司將是現有所有精選層公司和掛牌滿一年的創新層公司,也就是說蘇州3家精選層企業和50家創新層中的部分企業有望“嘗新”。
其中,3家精選層企業分別為蘇軸股份、旭杰科技和同享科技。2020年7月,這3家企業首批躋身精選層。蘇軸股份前身為蘇州軸承廠,是蘇州市民熟悉的老牌企業,近60年來專注于滾針軸承細分領域,牢牢占據龍頭地位,近三年在軸承行業滾針軸承企業中產量排名均為第一;旭杰科技成立于2006年,深耕裝配式建筑行業十余年,目前已發展成為一家具備建筑裝配化全過程服務能力的企業,是江蘇省建筑產業現代化示范基地、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江蘇省建筑產業現代化創新聯盟會員單位。裝配式建筑行業是國家大力推廣的新興行業,得益于近年國家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相關政策,旭杰科技搶抓發展機遇,實現高速增長;同享科技主要研發、生產及銷售光伏焊帶,十多年來,隨著光伏行業的高速發展,公司生產規模也迅速擴大,目前在光伏焊帶行業全球排名第二,市場占有率達10%。從2020年的年報數據看,這三家企業業績良好,其中,同享科技營收達到6.25億元,實現凈利潤超過6000萬元。蘇軸股份實現營收4.35億元,凈利潤超過6300萬元。旭杰科技實現營收3.49億元,凈利潤接近2000萬元。正式在北交所上市后,這三家企業將迎來新的發展可能。
與此同時,蘇州50家創新層企業有43家掛牌時間已滿一年,行業涉及金融、物流、環保、新材料等,其中不少具備晉級精選層、進而在北交所登陸的實力。從2020年年報看,在江蘇全省當年營收超過10億元的9家創新層企業中,蘇州就有三家,分別為創元期貨、常熟古建和物潤船聯,其中,創元期貨營收達到了37.19億元,名列前茅。
為“專精特新”定制蘇州服務
一方面,已經登陸新三板的企業摩拳擦掌;另一方面,一批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優勢的“專精特新”優質企業站在了對接資本市場的起跑線上,服務并助推這些企業前行成為蘇州把握北交所機遇的切入點。
記者在市金融監管局了解到,自獲悉北交所相關設立信息后,對接聯系全國股轉系統、省證監局、市工信局等部門,了解掌握改革最新動向,梳理掌握我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名單以及符合北交所上市條件企業情況的工作已經展開。目前,蘇州全市已累計擁有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9家,江蘇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76家,均位列全省第一。優質企業的充足儲備,為上市對接提供了充分空間。像今天的專題培訓以先進制造業集群企業作為重點培育對象,著眼推動的就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進一步認識和把握多層次資本市場作用和功能,支持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提升相關企業利用資本市場規范發展的意識和能力。
“下一步要做的,除了對內完善政策、加強扶持,還有對外密切合作。”市金融監管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除了現有《蘇州市促進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我市資本市場相關扶持政策外,還要進一步完善對北交所上市企業支持政策,積極引育更多具有上市潛力的優質中小企業,同時更好對接各地、各相關產業部門和東吳證券等第三方中介機構,共同加強服務,優化后備培育,推動推薦符合條件的優質中小企業對接新三板和申報北交所上市。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蘇州就與全國股轉系統、省金融監管局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共建新三板江蘇基地,在前期深入合作的基礎上,新三板江蘇基地將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持續深化蘇州與全國股轉系統(北交所)合作,提升服務區域實體經濟水平。
“企業上市是系統性工程,北交所的設立為創新型中小企業提供了更加便利、更具包容性的融資和服務平臺。隨著優質企業在北交所上市,新三板將更具投資吸引力,資金的參與會顯著改善板塊流動性,有著‘專精特新’概念的優質企業也將迎來被資金‘追著跑’的新時代。”該負責人這樣說。(記者 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