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投資建設,我國在交通、水利、工業廠房等基礎設施領域形成一大批存量資產。如何進一步盤活這些資產、提升空間使用效率,并為拉動投資形成進一步支撐,是值得關注的課題。
5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盤活存量資產擴大有效投資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要聚焦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點企業,通過多種方式,切實做好盤活存量資產工作。同時,《意見》鼓勵銀行、保險、信托機構積極參與其中。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將參與相關工作機制建設。
接下來,盤活存量資產將如何拉動投資這架“馬車”?金融機構又應如何賦能?
盤活存量資產有助拓寬融資渠道
盤活存量資產,對于激發投資活力具有重要作用。
《意見》指出,有效盤活存量資產,形成存量資產和新增投資的良性循環,對于提升基礎設施運營管理水平、拓寬社會投資渠道、合理擴大有效投資以及降低政府債務風險、降低企業負債水平等具有重要意義。
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建筑建材行業首席分析師孟杰指出,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穩增長的重要抓手,需要巨大的資金保障,一方面,政府投資和公共財政支出持續擴大,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力度,基建投資明顯提速。另一方面,盤活存量基礎設施資產,增加基建項目的流動性,可以有效拓寬融資渠道,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是對政府基礎設施投資資金的有利補充,有望進一步為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提速。
鼓勵基礎設施REITs發行上市
在具體的投資方式上,《意見》提出,通過推動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健康發展、規范有序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積極推進產權規范交易等多種方式,切實做好盤活存量資產工作。
值得關注的是,《意見》對基礎設施REITs這一金融手段著墨頗多。《意見》不僅鼓勵更多相關REITs發行上市,還提出應落實落細支持基礎設施REITs有關稅收政策。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發布的《中國基礎設施REITs創新發展研究》(以下簡稱《研究》)顯示,中國存量基礎設施存量規模超過100萬億元,若僅將1%進行證券化,即可撐起一個萬億元規模的基礎設施REITs市場。《研究》認為,發展基礎設施REITs一方面可以盤活存量資產,降低宏觀杠桿率,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另一方面可為社會資本提供多種可供選擇的退出方式,起到基礎設施項目定價的錨的作用,普通投資者也能夠共享基礎設施投資的收益。
不過,目前大力發展基礎設施REITs還存在瓶頸。
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曾在2022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表示,REITs性質上屬于證券,但與股票、債券、資產證券化等產品有很大區別。既然是證券,就要依托《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將REITs作為一個獨立的證券品種制定專門的法規。這樣才能確立REITs的性質、定位,構建一整套適應REITs特點的發行、上市、交易、信息披露和投資者保護等制度規范。
一位REITs業內人士向《中國銀行保險報》指出,無論是傳統意義上的基礎設施,還是水利、交通、偏商業化的產業園區,若想通過REITs上市融資,都需要政府或企業加強對項目的經營能力以達到資本市場的標準。與此同時,部分產業園區、倉儲物流等存量資產的用地屬于政府土地,在轉讓時面臨一定限制及稅法上的特殊要求,這也使得一些項目無法達到比較“干凈”的上市要求。
金融機構提升參與能力
隨著政策導向進一步明確,金融機構需按照《意見》指引,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按照市場化原則積極參與盤活存量資產。
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內蒙古銀行研究發展部總經理楊海平指出,商業銀行參與存量資產盤活,重點在于Pre-REITs(指尚處于建設期或未形成穩定現金流的基礎設施等項目為投資標的REITS)服務、REITs投資、PPP貸款以及并購金融服務等。保險資金與REITs投資具有天然的匹配性,若后續基礎設施REITs加快發展成為現實,則無疑為保險公司打開了機會之門。信托公司參與存量資產盤活重點在于破產重組服務信托、并購信托等。
某信托公司研究人士表示,基于未來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市場空間巨大,信托公司在資產端和資金端均存在發展機遇。從資產端來說,信托公司積累了一定地方政府和城投公司資源,奠定了開展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業務的基礎。同時,可以利用法律制度優勢,不斷強化自身在該領域的業務管理、協調和擴展能力。從資金端來說,信托公司可以將ABS(資產證券化)一二級市場聯動發展,也可以契合家族信托配置需求,豐富其資產配置品類。
《中國銀行保險報》注意到,目前,部分金融機構已通過戰略配售、基金托管人、代銷或認購等方式參與到存量資產盤活之中。
比如,在保障性住房建設這一存量資產重點領域,2021年8月,全國首單公共租賃住房類REITs產品“國開-北京保障房中心公租房資產支持專項計劃”成功發行。該產品由國家開發銀行和北京金控集團擔任專項計劃統一協調人,其中,興業銀行北京分行投資1.14億元。項目通過市場化方式創新使用私募REITs作為直接融資工具,能夠有效盤活存量公租房資產,提升公租房企業融資能力。
肖鋼認為,目前,我國金融機構已具備了較強的資本運作能力,但是對資產管理缺乏嘗試,各行各業差距很大。未來,應進一步探索在落實好基金管理人職責的同時,充分發揮好原始權益人戰略管理和專業運營能力,做大產融結合平臺。(實習記者 許予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