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4月2日,記者獲悉,近日,蘇州工業園區“創新優化外國人來華工作便利化服務”案例,成功入選第三批全國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最佳實踐案例”。
作為“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十大城市”之一,蘇州常住外籍人口超過2萬人,其中一半在園區。截至2022年,園區持有A類來華工作許可證的外國高端專家數量為1568人,占全部外國人才的44.2%,占全市36.1%;其中具有博士學歷(學位)的達到579人,占全市近六成,園區已成為國際高層次人才創業首選地。
一流的創新服務保障外國高端人才集聚。2021年,園區升級推出《關于外國人才工作生活便利化服務若干舉措》,其中3項服務內容屬于全國首發、10項屬于全省首創,進一步放寬外國人才在園區就業、創業的條件。尤其在外國高端人才互認方面,園區更是率全國之先,全面認可長三角其它地區對外國高端人才的認定結果,便利長三角外國人才的自由流動,進一步提升外國人才的工作生活便利性、獲得感、歸屬感。
“剛來蘇州時,我在高新區工作,2016年底才來到園區。在蘇州工作、生活十年有余,我們早已是蘇州的一份子。”來自伊維氏汽車部件(蘇州)有限公司總經理Stevan Petrovic(貝斯文)頗為自豪地說,這里國際化程度高、外籍人才比例高,園區對于外國人才的政策創新方面極具前瞻性,處于領先地位。
Stevan Petrovic(貝斯文)回憶道,19項便利化新舉措的推出為他在園區的“穩定”生活帶來了更大的便利性。“外國人在中國工作需要工作許可。最初,我需要每年辦理延期,耗時耗力;2018年起,我可以一次性延期3年;去年開始,一次性可以辦理5年的工作許可。這項政策的推出不但便利了我的生活,對于企業吸引外國高端人才入境就業也非常有利。”
為進一步打通海內外人才評價體系,園區率先在全國發布重點產業人才國際職業資格比照職稱目錄,開通了生物醫藥產業國際職業資格比照認定職稱“綠色通道”。以國際職業資格比照認定為起點,園區充分借鑒海外成熟的人才培養模式,全方位探索國際化人才引進和培育新路徑,讓本土人才更具國際范、更有競爭力。
對此,和鉑醫藥副總裁陳宏偉頗有發言權。在生物醫藥領域,美國毒理學委員會頒發的毒理學專業人員職業資格證書含金量很高。“當初為申請這份證書,準備工作就長達一年多”,整個過程更需要對申請者的學歷、工作經歷、發表文章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考量。回國后,經比照認定,陳宏偉很快憑證成為醫藥工程專業工程師,這為其申報姑蘇領軍人才“加了分”。“園區創新打通的國際職業資格比照認定讓海歸人才在回國后可以擁有同樣含金量的職業資格證書,無論對個人成長還是公司發展,都有很大幫助,這非常有利于企業吸引國際化人才。”
近年來,園區全面實施“人才優先”“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人才引育高端化、人才發展國際化、人才服務精準化,推出全國首個短期入境外籍人士境內移動支付神器“Su-Pay”,提升外籍人士支付便利度;優化國際融合服務中心功能,不斷提升外籍人才辦事便利程度;布局建設具有國際化特色的高品質人才社區,打造卓越的外國人才安居樂業生態環境......建立全方位、全鏈條、立體式的外籍人才支持保障體系,以制度創新、貼心服務更好地激發人才在園區工作、生活的發展活力,繪就“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生動畫卷。
(《零距離》記者/胡艷 蘇州臺 編輯/玉潔)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