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如何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健全為人民群眾提供家門口的優質服務和精細管理。面對群眾需要,南京市江寧區谷里街道在3月下旬創新推行了“小區吹哨部門報到”機制。通過采取更迅速的舉措,聯動相關部門構建基層治理一盤棋格局。
4月7日,記者來到南京市江寧區谷里街道風雅花園、風林雅居小區,該小區是谷里街道今年初正式交付投用的大型安置房小區。小區房屋全是6層小樓,并實現了電梯全覆蓋,地上和地下也都有機動車停車位。小區物業工作人員介紹,今年3月以來,隨著居民陸續喬遷、入住,他們也收到了不少需求建議。
“目前小區沒有非機動車集中充電樁,根據業主所提出的需求,我們將此事反映給了街道物管辦,因為充電樁必須由專業的公司安裝,出于安全性考慮,要由街道政府出面引導。”小區物業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結合新推行的“小區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谷里街道物管辦第一時間響應,并聯合街道消委辦、第三方公司對小區沒有集中充電樁,以及沒有集中晾曬區等迫切問題進行現場調研,并迅速拿出解決方案。
谷里街道城鄉建設管理部(物管)副主任吳新星表示,目前,該小區已安裝300組電動車充電樁,可供300臺電動車同時充電。下一步,還準備安裝非機動車車棚、加裝消防設施等。此外,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的安裝也已進入審批階段,計劃在小區6個園區內建設67組機動車充電樁,可供業主新能源汽車充電。
“沒有充電樁之前,我們要跑很遠或是其他小區充電。現在有了充電樁,問題得到很大改善,既不用跑多遠,也不要提著電瓶到處跑?!毙^居民張興華說。
報到部門和物業小區的“面對面”認領工作,解決了相關部門與物業公司“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的問題。目前,谷里街道已將轄區9家物業服務企業與物管辦、園林公司、建設所、城管辦、組織辦、水務站及相關村社區等部門聯動起來,以物管工作為關鍵和切入口,依法合理、服務民生,提升居民小區硬件和軟件水平,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姜楊 通訊員/江寧融媒 編輯/玉潔)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