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2023年8月24日,揚州首部科技領域立法——《揚州市產業科創促進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草案)》)提交揚州市九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綠揚金鳳”人才計劃、G328產業科創走廊、航空科技瘦西湖實驗室等品牌性、標志性工程出現在《條例(草案)》中。常委會組成人員表示,未來《條例(草案)》的最終出臺,必將為揚州“科創名城”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法治“跑道”。
攝影 劉江瑞
(相關資料圖)
高站位
揚州首部科技領域立法
2021年10月22日,揚州市第八次黨代會確立了“聚焦‘三個名城’,爭做‘三個示范’,在現代化新征程上把‘好地方’揚州建設得好上加好越來越好”的奮斗目標,產業科創名城排在首位。
黨委中心工作在哪里,人大工作職能作用就發揮到哪里。2022年11月21日,揚州市九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主任會議確定,將《揚州市產業科創促進條例》列為2023年立法制定項目。這部條例也將成為該市首部科技領域立法。
“為誰創新?誰來創新?創新什么?如何創新?”“四個問題”始終縈繞在立法小組成員們的腦間、心頭。目前揚州全市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772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近3000家,2022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51.2%,每萬名從業人員中研發人員預計突破160人,揚州躋身全國創新型城市前30強、長三角41座城市創新生態指數前10強。
揚州市人大常委會委員、揚杰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梁勤表示,揚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設“三個名城”,第一個就是“產業科創名城”。“市人大對產業科創促進條例如此重視,體現的是市人大在服務中心大局中的‘硬核’擔當,這是我們科技型企業非常期盼的一部法規。”
8月23日,在揚州市九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全體會議上,該市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委主任沈宏躍向大會宣讀審查報告:“揚州市人大常委會調整立法計劃,將《條例(草案)》初審時間由既定的10月提前至8月,加速產業科創促進條例制定步伐,當年調研,當年制定,爭取當年表決,希望跑出揚州地方立法的新速度,助力地方產業科創名城建設。”
出精品
7章7條,充滿揚州特色
“市委、市政府已基本確定6群13鏈的產業體系,建議對第六條產業準確分類,精煉表述。” 7月28日上午,《條例(草案)》一審調研座談會緊鑼密鼓召開。
“針對問題立法、立法解決問題。希望大家提意見奔著問題來,談問題、談對策。”揚州市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委副主任馮雪明鼓勵大家暢所欲言。會場上,專家學者、部門高校各抒己見,討論熱烈。
揚州市工信局提出:“聯合培養技術技能人才,可以改成聯合培養專業型和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高郵市政府表示:“《條例(草案)》中倡導性、原則性、綱領性規定較多,要增加規范性和可操作性的內容。比如如何安排科學技術經費、如何運作、如何監管等等,都需要具體的規定。”
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提出,《條例(草案)》應更全面地注重激發職業學校在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方面的職能,“讓理論成果成為可轉化、能落地、會推廣的工程實踐,讓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有機銜接、高效協同”。
揚州市科技局局長王友芳告訴記者,目前《條例(草案)》共7章38條,就是圍繞“為誰創新?誰來創新?創新什么?如何創新?”四個系統觀念設置相關章節。在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條例(草案)》結合揚州產業科創發展實際需求,針對性安排立法重點。“綠揚金鳳”人才計劃、科創助航特派團、江廣融合區中央創新區、G328產業科創走廊、航空科技瘦西湖實驗室、科技產業綜合體等揚州產業科創的品牌性、標志性工程納入《條例(草案)》,極具揚州特色。
聽民意
立法保障,制度引領科技進步
召開立法部署會、工作對接會……
采用書面征求意見,人大網站、立法平臺公告……
揚州市司法局副局長朱毅楷說,立法,就要“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讓制度引領科技進步。
今年1月,揚州市科技局全面啟動起草工作,成立了專門的工作領導小組和起草小組,揚州市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委、法工委和市司法局都抽調精干力量提前介入,聘請參與過《江蘇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起草工作的第三方單位作為立法顧問,對天津、重慶、武漢、廈門等城市相關條例進行了文本分析,還專門赴寧波、無錫、合肥、珠海、深圳等多個有相關立法經驗的城市學習調研。
聽民意、聚民智,開門立法。春節前,揚州市科技局密集組織市直有關部門、基層科技管理部門、企業、高校、科研機構、行業協會召開了7場專題座談會。揚州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陳軍說:“條例的最終出臺,就應該讓人民切切實實地受惠。”雖然時間緊,任務重,起草小組仍然多方聽取意見建議,多次組織論證評估,希望凝聚更多共識。
揚州市科技局黨組成員、市科技創新發展中心朱雷霆認為,為推動產業科創名城建設,市里出臺了“科創10條”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但在實踐中仍遇到一些問題。希望以這次立法為契機,好措施、好經驗以法規形式固化,并增加相應的制度設計,破解科技創新的瓶頸,補齊產業發展的短板,“推動產業科創和科創產業‘雙向奔赴’。”
揚州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彭蘇寧表示,制定《條例(草案)》的目的是服務產業科創名城建設,實現路徑是讓政府部門、企業、高等學校、行業組織同頻共振,“手牽手、心貼心”。彭蘇寧說:“目前《條例(草案)》還在不斷完善,特別是在‘政、社、校、企’同向發力、科學發力方面,需要積極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多聽好意見、多納好主意,這是法工委下一步的工作重點。”
(來源:揚州發布)
標簽: